做农村工作的同志都知道,深入开展进村入户的调查研究,是做好“三农”工作的基本功和看家本领。我国农村地域广大,各地的地理环境、社会风俗、发展水平等都各不相同,当今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又正处于快速转型之中,而从事农业农村政策的研究人员,却大多生活在城里。因此,要真正了解农村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有效政策措施,唯有持续地开展对各地农村的深入调研。回想起农村改革之初,当“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刚现出“小荷才露尖尖角”之际,全社会就迅速形成了一个规模宏大的农村调查热潮,从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同志,到各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再到研究单位和高等院校的科教人员,几乎都在从事和谈论着农村调研。正是因为有着这样广泛和深入的调查研究为基础,才加快形成了全社会对农民迫切要求改革人民公社体制这一强烈愿望的理解,才加快形成了党中央推动农村改革不断深化的方针政策,才使农村成为了整个中国改革的发轫之地。“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毛泽东同志的这一论断几乎尽人皆知,但践行起来其实并不容易。我早年读了费孝通先生的《江村经济》,也曾下过决心要到一个村里去蹲上几个月,好好剖析一下一个村庄内部的经济社会关系。但三十多年过去了,这个心愿却始终未能实现,想起便觉汗颜。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乃至整个国家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社会分工分业的不断细化,导致政府的工作头绪不断增多;交通、通信条件的持续改善,也使得了解基层情况的便利程度大大提高,但这却也使得我们对农村的调研在方式上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从我自身的情况来看,现在到农村去调研,即便是到了村里,也是以听汇报、看材料、召开座谈会为主,然后再到若干农户家里走马观花式地看一看,而那种在村里住上一两夜的情况是很久都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