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云彪,汉族,1965年4月生,内蒙古包头市土默特右旗人。1989年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化学与勘查专业学士学位,2007年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能源地质工程博士学位,研究员级工程师(二级专业技术岗位)。现任核工业二○八大队副大队长、总工程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兼职教授。负责和主持了鄂尔多斯盆地、二连盆地和巴音戈壁盆地砂岩型铀矿勘查与科研工作,发现和落实了一批超大型、特大型、大型和中型砂岩铀矿床。焦养泉,1963年4月生,陕西省韩城市人。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1986年留校任教,享受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人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现就职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煤及煤层气工程系。任系主任。长期致力于沉积盆地与能源矿产分析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近十五年来偏重于盆地铀资源研究,组建了盆地铀资源研究团队,创建了铀储层沉积学理论技术体系。并成功应用于我国北方六大陆相盆地铀资源勘查预测中。指导发现了超大型大营铀矿床和大型双龙铀矿床。扩大了东胜铀矿田、钱家店铀矿田、塔木素铀矿床、十红滩铀矿床和努和廷铀矿床的储量规模。曾荣获国土资源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湖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核集团科技成果一、二等奖共9项,荣获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度十大地质找矿成果奖和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