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灵芝的栽培
1灵芝的概况与常见品种()
1.1营养类型及分布()
1.2种类与分类状况()
1.3主要成分及药理作用()
1.4主要栽培品种()
1.4.1赤芝(G.lucidum)()
1.4.2紫芝(G.sinense)()
本章参考文献()
2灵芝母种的制备()
2.1培养基配制()
2.1.1培养基配方()
2.1.2培养基的制作流程()
2.1.3PDA培养基制备方法()
2.2菌种的分离与培养()
2.2.1组织分离法()
2.2.2孢子分离法()
2.2.3基质内菌丝分离法()
本章参考文献()
3原种和栽培种的制作()
3.1培养基的选择与配方()
3.1.1原种培养基的配方()
3.1.2栽培种(代料栽培袋)培养基配方()
3.2原种与栽培种生产工艺流程()
3.2.1原种生产工艺流程()
3.2.2栽培种生产工艺流程()
3.3原种和栽培种生产技术要点()
3.3.1配料()
3.3.2拌料分装()
3.3.3灭菌()
3.3.4冷却()
3.3.5接种()
3.3.6培养()
3.4栽培种(段木栽培种)制作()
3.4.1段木的选择与处理()
3.4.2段木规格及数量()
3.4.3段木栽培袋制作()
3.4.4接种()
3.4.5菌棒质量鉴定指标与方法()
3.4.6栽培季节()
3.5菌种的感染与控制()
3.5.1灵芝菌种感染杂菌的原因分析()
3.5.2灵芝菌种感染杂菌的控制措施()
本章参考文献()
4灵芝的栽培与病虫害防治()
4.1室内栽培()
4.1.1栽培季节的选择()
4.1.2栽培室的选建()
4.1.3原料的选择()
4.1.4发菌管理()
4.1.5出芝管理及子实体的采集()
4.1.6孢子粉收集()
4.2室外大棚覆土栽培()
4.2.1栽培场地设置及搭建荫棚()
4.2.2接种()
4.2.3菌丝培养()
4.2.4排场()
4.2.5出芝管理()
4.3室外仿野生栽培技术()
4.3.1品种选择()
4.3.2场地建设的要求()
4.3.3栽培模式()
4.3.4林下覆土出芝及管理()
4.3.5采收及采后管理()
4.4病虫害防治()
4.4.1病害防治()
4.4.2虫害防治()
本章参考文献()
第二篇灵芝的实验研究
5灵芝菌体的物理脱毒研究()
5.1研究概述()
5.2研究方法()
5.3研究意义()
5.4实验方法与结果分析()
5.4.1材料与设备()
5.4.2实验方法()
5.4.3结果与分析()
5.4.4结论与讨论()
本章参考文献()
6灵芝菌体的化学脱毒研究()
6.1研究概述()
6.2研究方法()
6.3研究意义()
6.4实验方法与结果分析()
6.4.1材料与设备()
6.4.2实验方法()
6.4.3结果与分析()
6.4.4结论与讨论()
本章参考文献()
7椰糠栽培对灵芝三萜类化合物含量的影响()
7.1研究概述()
7.1.1灵芝栽培基质研究概述()
7.1.2灵芝三萜类化合物研究概述()
7.2研究意义()
7.3实验方法与结果分析()
7.3.1材料与设备()
7.3.2实验方法()
7.3.3结果与分析()
7.3.4结论与讨论()
本章参考文献()
8灵芝连作障碍的自毒作用研究()
8.1研究概述()
8.1.1连作障碍研究概述()
8.1.2自毒作用研究概述()
8.2研究意义()
8.3实验方法与结果分析()
8.3.1材料与设备()
8.3.2实验方法()
8.3.3结果与分析()
8.3.4结论与讨论()
本章参考文献()
9灵芝菌糠提取液对灵芝的化感作用()
9.1研究概述()
9.1.1植物的化感作用研究概述()
9.1.2食用菌的化感作用研究概述()
9.2研究意义()
9.3实验方法与结果分析()
9.3.1材料与设备()
9.3.2实验方法()
9.3.3结果与分析()
9.3.4结论与讨论()
本章参考文献()
10连作土壤中的优势微生物种群对灵芝的化感作用()
10.1研究概述()
10.1.1微生物与植物间的化感作用研究概述()
10.1.2食用菌与其他生物间的化感作用研究概述()
10.2研究意义()
10.3实验方法与结果分析()
10.3.1材料与设备()
10.3.2实验方法()
10.3.3结果与分析()
10.3.4结论与讨论()
本章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