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学习是复杂的认知过程,它既是语言知识的积累过程,同时也是对复杂认知技能的习得,因此外语能力的发展过程是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不断整合的过程。这个过程包含规定并引导外部表现的内部规则系统,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随着学习者的内部语言规则系统不断重建完善,其运用外语的能力也不断提高。这个发展过程具有动态特征,在学习者外语能力提升的过程中,母语在不同的外语学习阶段参与的程度是不同的,从而使得学习者的外语具备了独特的中介语特征。中介语现象是从语言学习的状态来说的,从语言加工的角度来看,母语在外语学习中的参与表征为各种杂合行为。从教学实践和教学观察来看,中国学生的英语写作行为很难彻底摆脱母语的影响,母语在外语写作过程中的参与现象比较普遍,这就促使我们从认知发展水平的角度,对学生的写作行为与杂合现象进行研究和考察。当然,考察写作加工行为不能简单地从行为的结果,也就是作文文本去推测写作行为的认知加工过程,它需要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路径,确保考察工作能够更加贴近学习者外语写作的认知加工过程。在这个背景下,本研究采用了新的研究范式研究中国学习者英语写作行为与杂合现象,以击键记录(keylogging)即指动技术为核心,综合使用了有声思维、口头报告、文本分析等方法,形成了三种过程指标与一种结果指标相结合的多元数据采集方法(triangulation),尽可能避免单一数据的偏差和失真。《中国学习者英语写作行为与杂合现象研究》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的成果(项目批准号11YJA740113)。起初设定研究目标时,我们倾向于将研究范围控制在写作与翻译行为的杂合上,这样做研究更容易开展,但权衡再三我们后来还是选择了研究内容更丰富的做法,当然也更具挑战性。我们认为翻译行为杂合的研究本质上是翻译学者的任务,已有学者在文学翻译领域做了开创性的工作,这样的工作仍在继续,因此我们更愿意将研究的学科属性限定在心理语言学和二语习得研究的范围内,这样有利于把选题研究做得更清晰、扎实。《中国学习者英语写作行为与杂合现象研究》的研究内容包含了当初设定的研究目标,并合理地做了扩张,这样除了选题本身的科学意义和实践价值之外,还促使我们进行了研究方法论方面的探索,在方法论上有一些启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