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上篇 回顾与反思
第一章 中国环境伦理学的发展历程
一、中国环境伦理学产生的背景
(一)席卷世界的“绿色浪潮”
(二)西方环境伦理思潮的直接影响
(三)中国国情的变化
二、中国环境伦理学的发展轨迹
(一)萌芽时期
(二)快速发展时期
(三)调整转型时期
第二章 中国环境伦理学的热点问题检视
一、中国环境伦理学的热点问题聚焦
(一)环境伦理学的学科性质
(二)环境伦理学的研究对象
(三)环境伦理学的研究方法
(四)环境伦理学的逻辑起点
(五)环境正义诉求
(六)自然价值辨析
(七)自然权利设定
(八)国外环境伦理思想研究
(九)中国传统环境伦理思想研究
(十)马克思恩格斯环境伦理思想研究
二、喧闹与冷清的反差
(一)喧闹的论域
(二)“三重尴尬”
第三章 中国环境伦理学的本土化诉求
一、中国环境伦理学本土化问题的提出
(一)中国传统文化与环境伦理学的初步勾连
(二)中西环境伦理思想的比较研究
(三)中国环境伦理学本土化的路径探索
二、中国环境伦理学本土化诉求的实质
(一)考量中国环境伦理学的本土化诉求
(二)把握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关系
(三)捕捉理论对现实需求的反映
中篇 理论的三重维度
第四章 自然价值观的重建
一、自然价值是环境伦理学的核心概念
(一)自然价值:一个广为辩难的概念
(二)自然价值:不只是使用与占有
(三)自然价值:生态文明时代最醒目的价值符号
二、自然价值的本质内涵
(一)人化自然
(二)自然化人
(三)自然人化
三、走出环境伦理学的合法性危机
(一)环境伦理学合法性危机的根源
(二)接续传统的伦理叙事
第五章 中国传统生态智慧的传承
一、贴近自然的中国传统文化
(一)“天人合一”的哲学蕴涵
(二)独具特色的艺术精神
(三)宗教文化中的“重生”意识
二、“生”的体悟
(一)“生”即创生
(二)“生”即共生
(三)“生”即生活
三、中国传统文化与环境伦理学的冲突
(一)混沌的整体性
(二)宗法伦理的纠缠与遮蔽
(三)“回归自然”中的矛盾心态或无奈情结
第六章 西方环境伦理思潮的启示
一、西方环境伦理思潮的理论基础
(一)自然法思想与环境伦理学
(二)功利主义与环境伦理学
(三)进化论与环境伦理学
(四)生态学与环境伦理学
(五)后现代主义与环境伦理学
(六)东方文化传统与环境伦理学
二、西方环境伦理学的主要流派
(一)动物解放论
(二)动物权利论
(三)生命平等论
(四)自然价值论
(五)深生态学
(六)环境正义论
(七)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环境伦理思想
三、借鉴西方环境伦理学的发展经验
(一)夯实环境伦理学的理论基础
(二)应对环境问题的必要手段
(三)摄取“草根”话语
下篇 实践的三条路径
第七章 环境伦理学与环境治理
一、中国的环境问题与环境治理
(一)中国的环境问题
(二)中国的环境治理
二、“斯诺命题”的破解
(一)“斯诺命题”的由来
(二)“斯诺命题”的启示
(三)“斯诺命题”的中国式回应
三、环境保护视域下的法治与德治的互动
(一)现代环境问题的法治与德治
(二)我国现行环境法治中的伦理缺失
(三)环境法治的伦理实现
第八章 环境伦理学与企业责任
一、企业与环境问题的关联
(一)工业企业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源头
(二)企业造成的环境污染已经酿成了恶果
(三)企业环境责任意识淡漠
二、环境伦理在企业活动中的渗透
(一)促使企业形成正确的利益取向
(二)促使企业积极创建生态文化
(三)促使企业成为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责任主体
第九章 环境伦理学与大众生活
一、环境伦理视域下的大众生活理念导向
(一)追求和谐的生活境界
(二)将精神需求转化为人的优势需要
二、大众消费与环境保护
(一)现代性消费的伦理批判
(二)倡导符合环境伦理理念的新型消费观
(三)生态消费的价值含摄
三、公众参与与环境保护
(一)政府要转变观念
(二)实现环境信息公开化
(三)实现环境决策民主化
(四)建立和完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五)积极发挥民间环保组织的作用
四、人格养成与环境保护
(一)人格释义
(二)人格的历史蜕变
(三)塑造“生态人格”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