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宗教宗教知识读物从自然辩证法到全面科学技术哲学

从自然辩证法到全面科学技术哲学

从自然辩证法到全面科学技术哲学

定 价:¥80.00

作 者: 陈文化
出版社: 中南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48726975 出版时间: 2016-12-01 包装:
开本: 16开 页数: 364 字数:  

内容简介

  《从自然辩证法到全面科学技术哲学》系统总结了自然辩证法学科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及在一些基本问题上的学术分歧,如研究对象是自然界的发展和自然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律还是科学发展观(即人与科技之关系问题),如自然观(即人与自然之关系)、科技观(即人与科技之关系)、社会发展观(即人与社会发展之关系)、创新观(即人与创新之关系)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厘清,对科技哲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

  陈文化,男,土家族,中南大学教授,曾任湖南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技术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东北大学兼职教授。主持完成多项国家科技部、教育部和自然科学基金委以及湖南省科委、教委的科研课题,与印度国家科学、技术与发展研究院开展国际合作研究,并在长沙、新德里联合举办过多次国际学术会议,编辑和出版会议文集。发表论文近百篇.出版专著八部,主要著作有《科学技术发展概论》(主编,1989年)、《科学技术与发展计量研究》(1992年)、《腾飞之路—技术创新论》(1999年)、《陈文化全面科技哲学文集》(2010年),合著《迈向“全面发展”》(2012年)、《低碳发展研究》(2013年)、《全面创新学》(2014年)等。

图书目录

0 绪论
0.1 新中国科技哲学发展中的两条不同路径
0.2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是一本“关于自然哲学的著作”,而不是“科学技术哲学”
0.3 本著作的框架结构
1 《自然辩证法概论》是一本宣讲片面的世界观、自然观、科技观的“全国通用教材”
1.1 “世界即自然”是一种片面的世界观
1.2 关于自然界的先在性、“社会一历史性”、“自然界和人的同一性”、人和自然界互为对方的“一部分”的探讨
1.3 世界整体与其部分互为对方的一部分
1.4 “唯一的自然科学技术”是一种片面的科技观
1.5 《(自然辩证法概论)教学大纲》滑向了不归路
1.6 科学技术学与科学技术哲学是两类不同性质的学科
2 只有“回到马克思”。才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1 马克思关于研究对象问题
2.2 马克思关于世界的理论
2.3 关于马克思的自然观问题
2.4 关于马克思的科技观问题
2.5 马克思关于“全部生产力总和”理论
2.6 马克思关于“生产关系的总和”理论
2.7 马克思关于世界本原问题
2.8 出现上述诸多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3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
3.1 关于世界理论的四种观点
3.2 新的世界图景:“一主四维”与其外部环境交互/反馈作用的内在整体
3.3 世界是非线性关系的集合
3.4 “人类中心”与“非人类中心主义”
3.5 世界本源于物质而统一于实践
3.6 构建全面和谐世界:“三大基本矛盾真正解决”的过程和结果
3.7 哲学的研究对象: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
3.8 世界观是关于人与世界之关系的根本观点
4 科学技术哲学是关于科技观的理论
4.1 科学技术哲学的研究对象:人与科技之间的关系问题
4.2 科学技术哲学不是“科学技术的哲学”
4.3 科学是关于人与世界的关系的理论性知识体系
4.4 技术是关于人与世界关系的实践性知识体系
4.5 科学与技术:“和而不同”
4.6 科学、技术、经济之问相关关系的“大数据规律”
4.7 技术创新是科学认识、技术认识过程中的首次完成环节
5 全面科技创新驱动“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5.1 “全面生产”——改造主观世界、客观世界的有规可循的社会实践
5.2 全面生活——改造主观世界、客观世界的群众性的社会实践
5.3 全面科技创新与教育改革
5.4 全面科技创新驱动社会全面变革
5.5 实践唯物史观的新发展
6 全面科学技术哲学
6.1 哲学与全面科技哲学的关系
6.2 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全面科学技术观
6.3 全面科学技术哲学是关于全面科学技术观的理论
6.4 全面科学技术哲学的五大门类结构及其研究内容
7 全面实践和实践检验的全过程
7.1 实践:主体以自身为目的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全部活动
7.2 实践过程(纵向)中的各个环节
7.3 实践内容的立体网络结构
7.4 实践检验是一个由多环节形成的有序过程
7.5 生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正确性、合理性、现实性和综合效应性的最终判据和标准
8 全面思维范式和思维方式的重大变革
8.1 何谓全面思维?
8.2 全面思维的“范式”再探
8.3 关于思维方式的二次重大变革的探讨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