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哲学哲学理论中国哲学史新编试稿(全2册 三松堂全集)

中国哲学史新编试稿(全2册 三松堂全集)

中国哲学史新编试稿(全2册 三松堂全集)

定 价:¥148.00

作 者: 冯友兰
出版社: 中华书局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101110005 出版时间: 2017-01-01 包装:
开本: 32开 页数: 1102 字数:  

内容简介

  本卷收入冯友兰先生所著《中国哲学史新编试稿》(全二册)。 《试稿》包括1960年代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哲学史新编》第一册和第二册。其中,第一册出版于1962年9月,1964年9月又推出修订第二版;第二册出版于1964年6月。1980年代,冯友兰从头重写《中国哲学史新编》,遂将六十年代出版的这两册合称“中国哲学史新编试稿”。 本次校勘,我们以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三松堂全集》(2001年第二版)为工作本,以1964年修订第二版的第一册和1964年出版的第二册为对校本。

作者简介

  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河南省唐河县人。我国著名的哲学家和哲学史家。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门,后考取公费留美资格,进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哲学系学习,1924年博士论文出版后,获博士学位。归国后曾执教于中州大学、广东大学和燕京大学。1928年8月起,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并曾任校秘书长、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校务委员会主席等职;抗战期间随清华大学南迁,任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文学院院长。1952年院系调整后,转入北京大学任哲学系教授。 冯友兰先生提出的“释古”理论对史学研究有方向性价值,“照着讲”与“接着讲”的方法论,则对中国哲学和哲学史的研究具有开创性的指导意义。他本人的学术成果,更是在这两个层面都做出了卓越贡献。“三史释今古,六书纪贞元”是冯先生对其一生重要著作的总结:冯先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出版的两卷本《中国哲学史》是第一部完整的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哲学史;主要创作于抗战时期的“贞元六书”则标志其“新理学”体系的确立;1946年至1947年,冯先生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讲授中国哲学史,由其英文讲稿整理出版的《中国哲学简史》(A Short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以及英译两卷本《中国哲学史》,至今仍是世界各地许多高校中国哲学课程使用的教材和参考书籍;1978年后,冯先生已是耄耋之年,在“耳目失其聪明”的情况下,积十年之功,“不依傍别人”,重新撰写了七卷本《中国哲学史新编》,更体现了他作为中国哲学的继承者与发扬者自强不息的精神涵养。冯先生的著作,是了解、学习、研究中国哲学的必读作品,在全世界范围内都享有崇高声誉和深远影响。

图书目录

题词
自序
绪言
第一节 哲学史的对象、内容和范围
第二节 哲学中两个对立面的斗争和统一
第三节 逻辑和历史的统一
第四节 观点和资料的统一
第五节 中国哲学史(古代和近代)发展的形式
第六节 中国哲学史(古代和近代)发展的线索
第一篇 中国奴隶社会(商一西周)及其向封建制过渡时期(春秋一战国)哲学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章 商代和西周时期(公元前16世纪至前8世纪)宗教思想的发展和古代唯物主义思想的萌芽
第一节 商代科学知识及宗教思想的对立
第二节 周公的天命论
第三节 西周末东周初奴隶制衰落时期宗教威权的动摇
第四节 古代素朴唯物主义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的萌芽
第二章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世纪至前3世纪)哲学及社会思想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第一节 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第二节 奴隶身份的解放
第三节 封建地主阶级的形成
第四节 知识分子的活跃和思想战线上的“百家争鸣”
第三章 春秋时期无神论和唯物主义思想的初步发展,“法”与“礼”的斗争
第一节 “人”的地位的提高与“神”的地位的削弱一
第二节 范蠡的哲学观点
第三节 计然的哲学观点
第四节 晏婴的哲学观点
第五节 “法”和“礼”的斗争
第四章 孔子和初期儒家
第一节 孔子的生平和他的阶级立场
第二节 孔子关于“礼”的思想
第三节 孔子关于“天”的思想
第四节 孔子关于“仁”的思想
第五节 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思想方法
……
第二篇(上) 中国封建社会的确立和前期封建社会发展时期(秦汉一唐)哲学思想的发展(上)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