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文化中国文化优雅10:昆曲的声与色

优雅10:昆曲的声与色

优雅10:昆曲的声与色

定 价:¥68.00

作 者: 陈均 著;何寄澎 编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丛编项: 优雅丛书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08672410 出版时间: 2017-07-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288 字数:  

内容简介

  《优雅10:昆曲的声与色》 作者以讲故事的方式,讲述了昆曲的起源、流变,在宫廷和民间的传播盛况,在民国和当代的命运起伏,一直讲到今天的白先勇与青春版《牡丹亭》为什么会风靡全国,更辟专章讲述了昆曲的逸闻趣事,如北京大学与昆曲的联系。故事引人入胜而内容丰富严谨,展示出昆曲的发展历程与迷人魅力。 ::- ◇从古典中国寻找失落的优雅 当我们用“国学”的视角回看中国文化,其实我们是在竖起一面高墙;当我们用“传统文化”的视角去看中国文化,其实我们是把它定格在遥远的过去。越想接近,越是遥不可及。 但是,几千年的磨砺和积淀,那里一定有什么东西我们还没真正触碰到。 不如忘掉需要仰视的“国学”高墙,扔掉隔离时空的“传统”情怀,放空、平视,也许豁然开朗。 古典中国的文化和艺术,淬炼出了一套关于人的教养,儒雅、温文尔雅,一幅书画,一件瓷器,一方印章,一个诗句……都守护着一段关于物质与精神之美的密码。优雅地活着,也许是过去世界带给今天的我们的*关键的信息。 每个人都希望能够优雅地活着,“优雅”是当代人的精神深处不变的追求。 无论中国人,还是想看懂中国的西方人,其实都在从古典中国寻找失落的优雅。◇《优雅》丛书来自台湾 这套书来自台湾,主编何寄澎先生说:中国文化之所以渐趋暗淡,是因为从没有人配合着现代人的环境与生活,透过浅明易解的方式,正确而完整地把中国文化的精华传达给大众。 所以,他邀请台湾当时*有文采、学养深厚的作者一起完成了这套书。 他是用“美”来贯穿全套书,讲的是“中国式的美”。 他说:华夏之美,献给每一个中国人。 其实,中国式的美,可以献给全世界每一个喜欢中国文化和艺术的人。 《优雅》系列离开传统的国学视角,抛弃繁琐的考证或晦涩的理论,力求从美的角度出发,配合现代人的环境与生活,透过浅明易解的方式,把中国文化的精华传达出来。 《优雅》是献给每一个中国人的,也献给每一个想了解中国文化的人。让我们在浮躁喧嚣的时代里,重拾优雅生活。 ::: ◇《优雅》丛书共10种: 《优雅01:如何看中国画》 《优雅02:当书法成为艺术》 《优雅03:陶瓷之路》 《优雅04:中国图书三千年》 《优雅05:诗歌在唱什么》 《优雅06:中国花艺》 《优雅07:篆刻的雕琢》 《优雅08:中国式建筑》 《优雅09:茶的味道》 《优雅10:昆曲的声与色》

作者简介

  《优雅10:昆曲的声与色》作者:陈 均 文学博士,现任教于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编订朱英诞、穆儒丐、顾随等作家和学者的作品及京昆史料文献多种。出版有专著《中国新诗批评观念之建构》、《京都聆曲录》系列、昆曲艺术家评传《仙乐缥缈:李淑君评传》《义兼崇雅 终朝采兰:丛兆桓评传》及诗集《亮光集》、小说《亨亨的奇妙旅程》等。

图书目录

前言:昆曲为何能“久衰而未绝”?

*章 迤逦之声起昆山
*节 “昆腔鼻祖”顾坚存在么?
第二节 “曲圣”魏良辅和“昆腔音乐圈”
第三节 魏梁遗韵:“昆剧”之诞生
第四节 昆曲史前戏:《西厢记》、《琵琶记》与《牡丹亭》
第五节 《长生殿》、《桃花扇》与《千忠戮》

第二章 宫廷昆曲漫话
*节 皇帝演昆曲
第二节 外国人看昆曲
第三节 刑部尚书编昆曲
第四节 皇家剧团的规模
第五节 三层大戏楼
第六节 《康熙六旬万寿庆典图卷》中的昆曲
第七节 北京民间的昆曲演出·京郊的一次演出趣闻

第三章 百年昆曲的生生死死
*节 宫廷老艺人的回忆
第二节 民初一位北大学生的观剧日记
第三节 北方昆弋社的演变
第四节 “传”字辈的命运
第五节 《十五贯》:“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
第六节 青春版《牡丹亭》与“昆曲热”
第七节 官方与民间:关于百年昆曲兴衰史的一个视角

附录:近世昆曲逸闻萃录
一、吴梅在北大教昆曲
二、吴梅自许词曲*
三、白永宽:昆曲中的谭鑫培
四、“铁嗓子活猴”郝振基
五、听陶歌似诵陶诗
六、民国昆曲的“一台双绝”
七、一百年的两个“活钟馗”
八、韩世昌与“伤寒病”
九、韩世昌演《游园惊梦》
十、民初的一场昆弋义务戏
十一、 中途陨落的昆旦白玉田
十二 、“思凡”、“双思凡”、“反思凡”与“丑思凡”
十三、顾传玠弃伶学农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