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不少关于“洋垃圾”的话题时有报道,2014年一部有关塑料垃圾的纪录片通过互联网把废塑料进口推上了风口浪尖,一些小作坊加工废塑料的做法让大家刻骨铭心,吞噬了废塑料再生利用行业的资源化利用价值。一些基本概念亟须厘清,“洋垃圾”和国家允许进口的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洋垃圾”特指国家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或国家虽允许进口但不符合《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控制标准》要求的固体废物。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是指具有可再生利用价值且符合环境保护控制标准要求的固体废物,进口废物是缓解我国原料资源紧缺的重要途径。我国2014年进口4960万t废物,相当于节约原木2039万t、石油1692万~2538万t、铁矿石978万t、铝土矿1048万t、铜精矿950万t。其中,利用进口废塑料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115万t,对推动我国实现气候变化大会上做出的温室气体减排承诺也具有重要意义。除了我国,像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或地区,以及越南、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也都允许固体废物进口。诚然,进口固体废物在国外供货、检验检疫、通关、加工利用等系列环节中均存在一定的环境风险,如夹带生活垃圾,倒买倒卖、非法拆解等。因此,为加强废物越境转移和《巴塞尔公约》履约能力,应有效控制国际废物转移至我国境内污染环境。为了保证进口废物品质、防止“洋垃圾”非法越境转移,我国专门建立了进口废物管理目录、进口许可审查、“圈区管理”等多项制度,颁布和修订了《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控制标准》,对进口废物中禁止夹带的物质、夹带物的含量以及如何检验等内容做出了详细规定。在加强政府监管的同时,还需积极发挥社会监督的强大力量,共同抵制固体废物的非法越境转移和加工利用。《环保科普丛书:固体废物进出口管理知识问答》较系统地梳理了固体废物进出口的相关概念、管理规定、鉴别、加工利用及其污染控制、风险防范和公众参与等基础知识,力求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地阐述有关科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