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文学艺术文学文学史百年香港文学史

百年香港文学史

百年香港文学史

定 价:¥46.00

作 者: 黄万华 著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36083974 出版时间: 2017-07-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248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分早期(19世纪后期—1945年)、战后30余年(1945年—1970年代)和近30余年(1980年代至今)三个时期,讲述百年香港文学的发展历程。全书在“香港文学与中华文化(包括传统文化、五四新文化、地域文化等)”的背景下,从中华民族文学的整体格局中,凸现香港文学传统的形成,侧重文本细读中的香港文学的经典化,讲述香港文学有经典性价值的创作和作品,史料的翔实、论述的新和深都努力体现新成果。

作者简介

  黄万华,浙江上虞人。山东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十一五、十二五重点学科带头人和教学团队负责人,获国务院特殊津贴(2000年),现为山东大学威海校区(常青树)特聘教授,兼任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副会长和多个全国性学会理事、常务理事等。 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和海外华文文学教学,授课8千余课时,作为主持人或独立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等省部级以上教学奖11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6项和省部级科研课题10余项,著有《中国抗战时期沦陷区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五四至1960年代))》《战时中国文学研究》《战后20年中国文学研究》《新马百年华文小说史》《中国与海外:20世纪汉语文学史论》《多源多流:双甲子台湾文学(史)》等专著15种,主编或主笔《美国华文文学论》等12种,在52种CSSCI刊物等发表论文300余篇,60余篇被转载。独立获山东省社科研究成果一、二等奖等省级科研成果奖20余项

图书目录

代前言:在地和旅外:从“三史”看华文文学和中华文化
第一章 香港旧体文学和早期新文学(19世纪后期—1945)
第一节 绵长的旧体文学和迟出的新文学
第二节 “中原”心态和本地化进程纠结中的战时香港文学
第三节 现代诗风和都市诗性的开启:香港早期新诗和鸥外鸥等的诗作
第四节 新旧兼容的香港早期小说和侣伦等创作的本土性
第五节 香港早期散文和戏剧
第六节 双重殖民体验中的香港日占时期文学
第二章 战后(1945—20世纪70年代)香港文学的自立
第一节 左右翼共存中的战后香港文学格局
第二节 香港文学“主体性”建设的展开
第三章 战后30年的香港小说
第一节 商品化与政治化影响下的战后香港小说格局
第二节 徐 等南来作家的小说创作
第三节 香港“乡土”:舒巷城、高雄等的小说
第四节 刘以鬯、崑南和香港现代小说创作
第五节 从新文艺出发的战后香港通俗小说:南宫搏、亦舒、徐速等的创作
第六节 都市性、商业性中的新武侠小说:梁羽生、金庸等的创作
第七节 “越界”而出的战后新一代:西西、也斯等的小说创作
第四章 多种类并存的战后香港新诗
第一节 “在野性”:多形态的战后香港左翼诗歌
第二节 “南来”和“本地”交汇中香港新诗传统的形成
第三节 寻根和汇通:本土化进程中的香港现代诗
第五章 战后香港散文的成熟和戏剧的发展
第一节 “在香港”与“属香港”的相容、转化:叶灵凤等的学者散文
第二节 报章体的兴盛:曹聚仁等的散文
第三节 十三妹等的个人专栏写作
第四节 战后香港话剧的发展和姚克、李援华等的剧作
第六章 近30余年(20世纪80年代至今)香港文学(上)
第一节 多元价值社会进程中的香港文学
第二节 新历史叙事和黄碧云、李碧华等的小说
第三节 不再是过客:新南来(外来)作家的小说创作
第四节 女性文学创作的前卫性和吴熙斌等的小说
第五节 都市新生代和董启章等的创作
第七章 近30余年(20世纪80年代至今)香港文学(下)
第一节 前行辈和新生代沟通、汇流中的香港都市诗
第二节 学者作家“引领”的香港散文
第三节 香港本土话剧创作的成熟

附录:从赌城到诗城:澳门文学的自立和发展(20世纪50—90年代)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