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第一章“九一八”;“我方应力避冲突”
1.在那隔海相望的地方
2.大陆政策的形成
3.《对华政策纲领》
4.蒋介石密会田中
5.“满蒙”何以是“日本生命线”
6.侵占东北作战计划与双方兵力
7.“柳条湖事件”的策划与发生
8.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9.蒋介石“以公理对强权”
10.“国联”
11.4个月零18天,日军狂占3倍于日本的中国领土
第二章淞沪、长城、绥远等多面受敌;“攘外必先安内”
1.蒋中正遗嘱
2.一对情人策划了“一'二八事变”
3.十九路军违令:欲与上海共存亡
4.日本把侵略魔爪伸向了华北,国民党却把斗争的矛头指向了红军
5.《塘沽协定》的背后
6.冯玉祥东山再起
7.毛泽东为绥战发来了贺电
8.斯大林主张中共要以蒋介石为主体的“联蒋抗日”
9.国共是怎样从对抗走上合作的?
10.国民党抗战准备
第三章血溅卢沟桥;“不屈服,不扩大”
1.日“对华一击论”甚嚣尘上
2.当时的中国和日本的国力与军力
3.日驻屯军在卢沟桥重演了柳条湖事件
4.七七事变的消息传到庐山和延安之后
5.日本的缓兵之计
6.平津沦陷,宋哲元请求“严重处分”
第四章华北告急;“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1.日本放弃“不扩大”方针
2.1937年8月国军战斗序列
3.中共领导人出席南京国防会议
4.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新四军
5.晋察绥前门被打开
6.两条大动脉头段上的抗争
7.平型关大捷
8.阎锡山兵败太原
9.第3集团军总司令韩复榘被处
第五章“八一三”;“全部动员整个抗战”
1.日海军为建“战功”制造了华东战局
2.一场历时3个月空前激烈的大会战
3.蒋介石连续召开三次幕僚会议
4.迁都
5.日军在南京展开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卫戍司令唐生智手下10万大兵像风一样的溃散了
6.希特勒对中日关系的态度
7.国民政府重新组织抗战
8.日本重新制订了对华政略和战略
9.第五战区作战部署
10.血战台儿庄
第六章“摧毁蒋中枢”;方圆数千里大会战
1.日本大本营计划
2.保卫武汉的作战部署
3一个自杀性的计谋,一种弱军无奈的悲哀
4.毛泽东建言蒋介石
5.武汉东南长江两岸的作战
6.武汉东北方向的作战
7.武汉东南江南几个要点的作战
8.会战武汉而不战于武汉
9.广州不战而陷
第七章“扑灭残余势力”;十次会战与作战
1.蒋介石总结教训
2.日本的侵华新略
3.南昌会战:防御没守住,反攻没夺回
4.海南岛及汕头作战:“几乎不流血的登陆”
5.随枣会战:一次弹簧式行动
6.第一次长沙会战:“颇有决战之势”
7.桂南会战:蒋介石震怒不已
8.枣宜会战:蒋介石最感危机的时刻
9.百团大战:抗战史中光辉的一页
10.上高会战:“致人而不致于人”
11.中条山会战;“抗战史上最大之耻辱”
12.第二次长沙会战:双方均付出了重大代价
13.化学战、细菌战、封锁战、袭城战:绝灭人性的罪恶
第八章“建设大东亚新秩序”;联盟抗日
1.日展开“大东亚新秩序”建设
2.中与美、英结成军事同盟
3.策应香港英军的“天炉战”
4.中国远征军入缅援英作战
5.既不图守地,也不谋歼敌
6.失而复得,得不偿失
第九章孤注一掷;“跟进”式反击
1.日本转变侵华战略
2.罗斯福邀蒋介石出席四国首脑会议
3.正面战场唯一的一次获胜的大规模进攻战
4.消极抗战、坐待胜利的一次大失败
5.对日军最后两次进攻的反击
6.最后的反击
第十章无条件投降;独吞胜利果
1.雅尔塔协定与美、苏对日致命一击
2.日本向中国政府求和
3.日本天皇“为国家前途计”而宣读《终战诏书》
4.蒋介石严令阻止中共武装受降
5.日本向中国和盟军投降
6.遣返战俘与惩办战争罪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