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计算机/网络电子商务与计算机文化传统村落空间类型及承载力研究

传统村落空间类型及承载力研究

传统村落空间类型及承载力研究

定 价:¥68.00

作 者: 范霄鹏,乐东昭,仲金玲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112191765 出版时间: 2015-12-01 包装:
开本: 16开 页数: 156 字数:  

内容简介

  《传统村落空间类型及承载力研究》的编写旨在从传统村落的骨架街巷结构上梳理空间类型,尝试开展聚焦于村落主体街巷空间承载力的分析研究。

作者简介

  范霄鹏,1993年东南大学建筑学院获硕士学位,2003年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获博士学位,2005年北京大学城市规划学系博士后出站。现为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传统建筑分会副会长,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理事,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民居建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古建园林技术》杂志副主编,北京建筑大学建筑遗产研究院历史城市与村镇保护研究所所长,住房与城乡建设部传统民居专家委员会委员。主要专业研究方向:传统民居与地区建筑学、城乡规划与设计、历史街区保护、风景旅游建筑。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支撑计划课题及省部级科研课题10余项;主持完成“北京市通州区宋庄镇产业规划研究”、“前门东侧路地区保护整治规划”、“浙江省淳安县狮城博物馆规划设计”、“涞源白石山景区规划设计”等规划设计及研究项目30余项;发表相关学术论文30余篇。长期从事覆盖全国范围的传统民居建筑与乡土聚落调查工作。乐东昭,2011年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北京建筑大学)获学士学位。2014年北京建筑大学获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城市规划与设计。现为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泛道国际城乡规划设计所助理工程师。曾参与“传统民居聚落基础设施完善与使用功能拓展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的调研。并撰写《血缘型聚落空间环境与基础设施的承载力研究——以“诸葛村”为例》一文。主要参与项目:浙江姜家商业街(一二期)建筑方案设计,浙江兰溪西坊坞村演艺广场、村委会办公楼等建筑方案及标识设计,通州区宋庄镇北刘各庄村产业发展规划研究与用地研究等项目。仲金玲,2009年北方工业大学获学士学位。2010~2013年于九廷城市规划设计(北京)有限公司任职规划设计师,主要参与完成陕西省富平县城市总体规划、回龙窝历史文化街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周边地段城市设计、徐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庙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规划设计项目10余项。2014年至今就读于北京建筑大学,为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城市规划与设计。主要参与“传统民居聚落基础设施完善与使用功能拓展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的研究与涞源白石山景区规划设计、河北省武安东太行旅游景区策划项目的规划设计。

图书目录

前言
第1章 传统村落外部空间认知
1.1 传统村落外部空间的形成与影响因素
1.1.1 自然影响因素
1.1.2 社会影响因素
1.2 传统村落外部空间的组织
1.2.1 空间结构
1.2.2 空间形态
1.3 传统村落外部空间的构成要素
1.3.1 入口空间
1.3.2 街巷空间
1.3.3 广场空间
1.3.4 水系空间
第2章 行为与传统村落外部空间的对应关系
2.1 传统村落中人的行为类型与特征
2.1.1 行为活动类型
2.1.2 行为活动特征
2.2 不同行为活动与空间的对应关系
2.2.1 不同人群的行为与空间关系
2.2.2 不同类型的行为与空间关系
2.2.3 不同时段的行为与空间关系
2.3 行为对外部空间及其构建的影响
2.3.1 对位置及规模尺度的影响
2.3.2 对结构与形态的影响
2.3.3 对构成要素的影响
2.4 外部空间对行为的反馈及约束
2.4.1 促进交往行为
2.4.2 引导人的行为
第3章 基于行为尺度的传统村落外部空间建构
3.1 行为尺度与外部空间的建构基础
3.1.1 传统村落环境空间结构体系
3.1.2 场所精神
3.1.3 行为尺度特征
3.2 行为尺度与外部空间的建构原则
3.2.1 维护村落的自然环境
3.2.2 协调村落的物质建设
3.2.3 延续村落的传统文化
3.2.4 注重人的行为活动
3.3 行为尺度与外部空间的建构目标
3.3.1 外部空间等级体系目标
3.3.2 外部空间尺度体系目标
3.4 外部空间尺度体系建构的借鉴
3.4.1 案例选取
3.4.2 “城”层级尺度体系
3.4.3 “镇”层级尺度体系
3.4.4 “村”层级尺度体系
3.4.5 “街”层级尺度体系
第4章 传统村落空间结构类型
4.1 村落形态
4.2 带状结构村落
4.2.1 带状结构村落概念及案例选取
4.2.2 王化沟村村落空间结构类型
4.2.3 芹川村村落空间结构类型
4.3 枝状结构村落
4.3.1 枝状结构村落概念及案例选取
4.3.2 小龙窝村村落空间结构类型
4.3.3 碣石村村落空间结构类型
4.4 网状结构村落
4.4.1 网状结构村落概念及案例选取
4.4.2 大社村村落空间结构类型
4.4.3 伯延村村落空间结构类型
4.5 中心结构村落
4.5.1 中心结构村落概念及案例选取
4.5.2 曾家村村落空间结构类型
4.5.3 渐凹村村落空间结构类型
4.6 圈层结构村落
4.6.1 圈层结构村落概念及案例选取
4.6.2 诸葛村村落空间结构类型
4.6.3 塔下村村落空间结构类型
第5章 传统村落社会结构与空间结构
5.1 社会结构与空间结构转换
5.2 聚落层面的人群社会结构
5.3 建筑层面的家庭社会结构
第6章 传统村落社会结构与资源利用方式
6.1 乡村社会结构变迁
6.1.1 我国当代社会结构转型
6.1.2 地区差异与经济格局
6.1.3 人口集聚与乡村社区
6.2 资源利用方式变革
6.2.1 土地与产业资源
6.2.2 人口与空间资源
6.3 村落整合建设方向
第7章 传统村落社会结构变迁与空间更新
7.1 传统村落中社会结构成因特征
7.1.1 乡村聚落的社会结构成因特征
7.1.2 城镇聚落的社会结构成因特征
7.2 传统村落社会结构在当代的变迁
7.2.1 乡村聚落中社会结构的变化
7.2.2 城镇聚落中社会结构的变化
7.3 村落的空间更新
7.3.1 乡村聚落的空间更新
7.3.2 城镇聚落的空间更新
第8章 传统村落空间承载力内容及评价
8.1 传统村落空间承载力内容
8.1.1 承载对象与承载空间
8.1.2 空间承载力
8.1.3 基础设施承载力
8.2 传统村落空间承载力评价
8.2.1 旅游资源空间承载力
8.2.2 环境承载力
第9章 山地型传统村落旅游空间承载力分析
9.1 山地型传统村落的游赏对象
9.1.1 山地环境之中的聚落景观
9.1.2 传统聚落结构的空间景观
9.1.3 传统民居建筑的实体景观
9.2 山地型传统村落游览方式
9.2.1 村落观光游览方式
9.2.2 村落休闲品味方式
9.3 空间承载力影响因素
9.3.1 村落空间承载力
9.3.2 村落设施承载力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