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1章 耕地分等及等别区域平衡汇总工作概述
1.1 耕地分等过程与方法
1.1.1 标准粮的概念与折算方法
1.1.2 耕地自然质量等
1.1.3 耕地利用等
1.1.4 耕地综合等
1.2 我国耕地等别的基本分布特征
1.3 耕地等别区域平衡汇总的必要性
1.4 造成耕地等别区域不平衡的原因
1.4.1 基准作物差异
1.4.2 分等参数差异
1.5 耕地等别区域平衡汇总的主要内容
1.5.1 检验不同区域耕地分等结果是否平衡
1.5.2 确定耕地等别区域平衡汇总的方法与路线
1.5.3 基于不同汇总路线的平衡汇总
1.5.4 整理等别区域平衡汇总结果
第2章 耕地等别区域平衡试点研究区概况
2.1 自然地理状况
2.1.1 气候状况
2.1.2 地形地貌
2.1.3 土壤类型
2.1.4 植被区系
2.1.5 水文与水资源
2.2 社会经济概况
2.2.1 收入水平
2.2.2 农业生产
2.3 冀豫鄂三省土地利用状况
2.3.1 三省土地利用现状结构
2.3.2 三省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第3章 冀豫鄂三省耕地等别区域平衡汇总体系设计
3.1 冀豫鄂三省耕地等别区域平衡汇总前期研究
3.1.1 冀豫鄂三省耕地分等省级成果基础数据分析
3.1.2 冀豫鄂三省边界耕地等别平衡协调状况实地考察
3.1.3 冀豫鄂三省耕地分等汇总基础数据处理
3.1.4 冀豫鄂三省耕地分等成果统一性分析
3.2 冀豫鄂三省耕地等别区域平衡汇总方法与路线
3.2.1 三省耕地等别区域平衡汇总方法
3.2.2 三省耕地等别平衡汇总技术路线
3.2.3 三省耕地等别平衡数据汇总方法
3.2.4 图件汇总和综合方法
3.3 冀豫鄂三省耕地等别区域平衡汇总数据库设计
3.3.1 平衡汇总数据库系统建设的关键技术
3.3.2 系统总体设计
3.4 冀豫鄂三省耕地等别平衡汇总过程
3.4.1 耕地等别平衡分等参数调整
3.4.2 耕地等别平衡基准作物标准粮计算与调整
3.4.3 耕地等别平衡调整
3.5 冀豫鄂三省耕地等别平衡汇总技术分析
3.5.1 耕地等别平衡汇总技术分析
3.5.2 分析说明
第4章 冀豫鄂三省耕地平衡等别地理特征分析
4.1 耕地平衡等别自然特征分析
4.1.1 不同热量带内等别分布
4.1.2 不同降雨量带内等别分布
4.1.3 不同地貌类型区等别分布
4.1.4 不同土壤类型区等别分区
4.2 耕地平衡等别社会经济特征分析
4.2.1 社会经济状况与等别对应关系
4.2.2 土地利用状况与等别对应关系
4.3 耕地平衡等别地理分布规律
4.3.1 地带性规律
4.3.2 非地带性规律
4.4 基于地理特征的耕地等别命名与识别系统探讨
第5章 冀豫鄂三省耕地分等标准样地汇总及其应用
5.1 标准样地设置的目的和原则
5.1.1 标准样地设置的目的
5.1.2 标准样地设置的原则
5.2 标准样地汇总
5.2.1 标准样地汇总资料分析
5.2.2 标准样地数据汇总
5.3 标准样地在耕地等别质量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5.3.1 关于标准样地和耕地质量监测点
5.3.2 省级以上标准样地作为耕地质量监测点的可行性与代表性分析
5.3.3 构建基于省级以上标准样地的耕地质量监测体系
第6章 耕地等别平衡汇总技术经验与探索
6.1 冀豫鄂三省耕地等别区域平衡汇总图件编制技术经验
6.1.1 编图实施过程
6.1.2 图件编制底层地理数据处理
6.1.3 底图数据纠正与要素选取
6.1.4 底图要素分层提取处理
6.1.5 分等专题图编绘
6.2 国家级标准样地样品库建设技术
6.2.1 国家级标准样地的设定与确认
6.2.2 国家级标准样地实物样品野外采集点的空间定位
6.2.3 标准样地实物样品野外采制
6.2.4 标准样地采集样品的外业描述
6.2.5 标准样地室内分析样品的制备
6.2.6 实物样品标本陈列和存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