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内容
1.2.1 研究对象
1.2.2 研究内容
1.2.3 技术路线
1.2.4 数据来源
第2章 现有研究的进展
2.1 国外研究进展
2.1.1 农地非农化动因研究
2.1.2 农地非农化私人行为研究
2.1.3 农地非农化的政府干预研究
2.2 国内研究进展
2.2.1 中国经济转型研究
2.2.2 农地非农化主体行为研究
2.2.3 农地非农化效率与公平研究
2.2.4 农地非农化制度改革研究
2.3 简要的评论
第3章 农地非农化决策的理论模型与现实约束
3.1 农地非农化决策的理论模型
3.1.1 基本假设
3.1.2 农地非农化决策均衡
3.1.3 农地非农化过程
3.2 农地非农化决策者的现实约束
3.2.1 土地产权
3.2.2 垄断
3.2.3 信息
3.2.4 外部性与政府干预
3.3 现实的农地非农化过程
第4章 转型时期农地非农化的制度基础
4.1 农地所有和承包经营制度
4.1.1 农地制度的历史变革
4.1.2 农民和集体的土地产权
4.2 土地征收与征用制度
4.2.1 土地征收与征用的法律基础
4.2.2 征地补偿的标准与确定方式
4.3 城镇土地使用制度
4.3.1 城镇土地使用制度的历史变革
4.3.2 城镇土地使用的双轨制
4.4 简要的总结
第5章 地方政府农地非农化行为
5.1 地方政府与地方政府行为特征
5.1.1 地方政府
5.1.2 政府管理体制
5.1.3 地方政府行为特征
5.2 地方政府农地非农化供给的收益
5.2.1 农地非农化与地方经济增长业绩
5.2.2 农地非农化与地方可支配财政收入
5.3 地方政府农地非农化供给的成本
5.3.1 土地征收(征用)成本
5.3.2 城镇土地前期开发投入
5.3.3 土地征收(征用)与出让的交易费用
5.3.4 农地非农化供给中的规模经济——对开发区(工业园区)的一种解释
5.4 地方政府农地非农化行为
5.4.1 地方政府工业用地供给决策
5.4.2 地方政府商品住宅用地供给决策
5.5 地方政府对农地非农化的二次干预——对自发性投资强度控制的解释
5.5.1 研究假说
5.5.2 案例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农民集体农地非农化行为
6.1 农民集体
6.2 农民集体的农地非农化成本
6.2.1 农地的农业经营价值
6.2.2 农地的生存保障价值
6.3 农民集体农地非农化决策
6.3.1 面向集体企业的农地非农化决策
6.3.2 面向私营企业的农地非农化决策
6.4 政府干预对农民集体农地非农化行为的影响
6.4.1 征地“等额补偿,概率无关”情形
6.4.2 征地“等额补偿,概率相关”情形
6.4.3 征地“差价补偿”情形
6.5 市场发育对农民集体农地非农化行为的影响
6.5.1 市场发育与农地所有权保留价格
6.5.2 案例分析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工业企业土地利用行为
7.1 工业企业土地利用问题的重要性
7.2 工业企业土地利用决策行为
7.2.1 工业企业土地利用静态分析
7.2.2 工业企业用地行为的动态分析
7.3 经济转型与工业企业土地利用效率
7.3.1 经济转型与工业企业用地行为变化
7.3.2 转型时期工业企业土地利用效率
7.4 工业企业土地利用效率分析
7.4.1 土地利用效率评价指标选择
7.4.2 昆山市化工和机械制造企业土地利用效率分析
7.4.3 江苏省开发区工业企业土地利用效率分析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转型时期的农地非农化市场
8.1 农地非农化的地区内部竞争
8.1.1 地方政府主导的农地非农化类型
8.1.2 农民集体农地非农化行为的边界
8.1.3 地方政府和农民集体的农地非农化竞争
8.2 地区间竞争与农地非农化市场范围
8.3 地方政府主导农地非农化与土地市场结构
8.3.1 农地非农化垄断市场
8.3.2 农地非农化垄断竞争市场
8.4 转型时期非农化市场的发育及特征
8.4.1 城镇建设用地配置的市场化水平
8.4.2 全国重点城市土地价格变化与分布
8.4.3 江苏省建设用地价格变化与分布
8.5 本章小结
第9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9.1 主要研究结论
9.1.1 现有土地产权制度安排下的农地非农化机{非常不利于土地优化配置
9.1.2 地方政府行为缺乏约束与农民集体行为缺乏激励是转型时期农地非农化低效的主要原因
9.1.3 土地价格扭曲与企业节约用地经济激励不足是转型时期低效率农地非农化的直接原因
9.1.4 地区竞争相对激烈的工业用地市场的主要问题是土地过度供给与土地粗放低效利用
9.2 几点政策建议
9.2.1 土地产权改革
9.2.2 政府行为规范
9.2.3 集体行为规范
9.2.4 土地市场建设
9.2.5 企业行为激励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