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根,英格兰北部业已衰落的矿业城镇,英国早期工业化的象征。一九三六年一月,受出版人维克托?格兰茨委托,时年三十三岁的乔治?奥威尔只身前往伯明翰、曼彻斯特、威根、设菲尔德等地进行阶级状况调查。在随后的两个多月里,他混迹于当地的煤矿工人、流浪者等群体之中,与他们同吃同住,近距离观察他们的工作、生活状况,记录下自己的所思所想。当年十二月,他交出这部别开生面的非虚构作品——《通往威根码头之路》。其时欧洲正处于二战前夜,人们对即将到来的世界大战毫无准备,但左翼思潮与右翼思潮的舆论交锋却已愈演愈烈。通往威根码头之路,到底是通向自由,还是奴役?身处云诡波谲的历史现场,乔治?奥威尔即将给出自己的答案。全书分两部分,*部分是对其时英国兰开夏郡、约克郡煤矿工人工作、生活状况的调查体验记录,第二部分则引出社会主义理念及其运动,阐述社会主义在改善工人阶级生存状况方面的可能作用,并检讨其时英国社会主义运动的成败得失。奥威尔在书中忆及自己的童年生活及在缅甸殖民地的工作经历,坦陈自己由统治阶层一员转变为坚定的社会主义者的心路历程,呼吁英国各阶层搁置成见,团结一致,以改善底层人民生活,对抗其时声势日盛的法西斯主义。写作本书期间,奥威尔的走访调查活动引起当局警惕,英国情报部门为此对他进行了长达十二年(1936—1948)的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