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1.1 病例研究
1.1.1 病例A
1.1.2 病例B
1.1.3 病例C
1.2 生化和生理
1.2.1 生理功能
1.2.2 生化和分子型
1.2.3 组织来源
1.2.4 参考范围
1.3 化学病理
1.3.1 类肉瘤病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1.4 分析方法
1.4.1 标本
1.4.2 分光光度法
1.4.3 高效液相色谱法
1.4.4 荧光法
1.4.5 放射实验
1.4.6 其他方法
1.4.7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1.5 问题与答案
参考文献
2 乙酰胆碱酯酶和丁酰胆碱酯酶
2.1 病例研究
2.1.1 病例A
2.1.2 病例B
2.1.3 病例C
2.1.4 病例D
2.1.5 病例E
2.2 胆碱酯酶的生化和生理
2.2.1 分子型
2.2.2 丁酰胆碱酯酶变异型的遗传
2.3 化学病理学
2.3.1 杀虫剂和神经药物中毒
2.4 乙酰胆碱酯和丁酰胆碱酯酶的分析测定
2.4.1 标本要求
2.5 问题与答案
参考文献
3 醛缩酶
3.1 病例研究
3.1.1 病例A
3.1.2 病例B
3.1.3 病例C
3.2 生化和生理
3.2.1 生理功能
3.2.2 生化和分子结构
3.2.3 醛缩酶的组织来源和表达
3.2.4 醛缩酶的清除和代谢
3.2.5 参考范围
3.3 化学病理学
3.3.1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
3.3.2 迪谢内(Duchenne)肌营养不良症
3.3.3 药物诱发性肌病
3.3.4 肌酸激酶不能反映肌损害程度时的病理学
……
4 碱性磷酸酶
5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6 肌酸激酶,同工酶,同工酶亚型
7 γ-谷氨酰转肽酶
8 乳酸脱氢酶
9 胰脂肪酶
10 钠尿肽
索引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