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中国专门史中国文化近代转型的内因与外力

中国文化近代转型的内因与外力

中国文化近代转型的内因与外力

定 价:¥68.00

作 者: 冯天瑜,黄长义 编
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丛编项: 中国传统文化现代转型创新书系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16133170 出版时间: 2017-08-01 包装: 平装
开本: 32开 页数: 439 字数:  

内容简介

  关于中国文化近代转型的动力问题,学界有两大流行说:外因论的“冲击一反应”模式和内因论的“中国本位”模式。《中国文化近代转型的内因与外力》上述两种研究取向,将中国文化的近代转型问题置于古今中西的历史坐标系中,注重内因与外力的辩证统一,着眼于中国社会内部的矛盾运动,以专题研究的方式从政治、经济、文化多个层面具体探究了明中叶至清末民初中国文化近代转型的动力源泉和内在机制,深刻揭示了中国文化近代转型的复杂过程和历史逻辑。

作者简介

  冯天瑜,1942年生,湖北红安人,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从事中国文化史及湖北地方史研究,著有《中华文化史》、《中华元典精神》、《中国文化生成史》、《明清文化史散论》、《“封建”考论》、《新语探源》、《张之洞评传》、《辛亥首义史》等专著。曾获中国图书奖一等奖、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湖北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项。黄长义,1965年生,湖北随州人,历史学博士,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常务副会长,湖北省中共党史学会理事。从事中国文化史及当代文化建设研究,著有《晚清经世实学》、《文化中国的现代重构》等专著,曾获湖北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湖北省“五个一工程”奖。

图书目录

弁言
第一章 明清之际非君论思潮的近代性问题
——以黄宗羲《明夷待访录》为例
一 中国传统政治理念的特征
二 《明夷待访录》的应运而生
三 《明夷待访录》的创识
四 《明夷待访录》政治理念的“近代性问题”
第二章 明末清初的“新民本”思想
一 “新民本”思想的界定
二 新民本思想的来源
三 对传统民本思想的超越
四 嫁接西方近代民主思想的砧木
第三章 浙西史学与十七至十八世纪中国史学思想的变革
一 对“六经皆史”的史事论证
二 拒斥“《春秋》笔削大义微言”
三 揭露历代“正史”之作伪
四 考辨史实真伪、订讹补阙的多重证据法
五 “引古筹今”的价值取向
第四章 明清时期的“公共领域”与社会保障
一 宗族组织与族内救助和保障
二 县以下基层组织及地方士绅的公益救助活动
三 会馆、公所的救助和保障活动
四 善会、善堂及其它民间会社的救助和保障活动
五 社会保障运行中的官民结合
第五章 从吏胥制度看清代社会对新政治形态的诉求
一 清代吏胥舞弊之实情
二 清代吏胥制度的缺陷
三 清代社会对新政治形态的诉求
第六章 包世臣与道光年间的盐、漕改革
一 包世臣与道光初年“海运南漕”改革
二 包世臣的盐法改革思想及其影响
第七章 陶澍改革的前近代性因素探析
一 陶澍在江南的大政改革
二 陶澍改革对近代经世大吏的影响
三 陶澍改革蕴含的新因素
四 陶澍改革的历史局限性
第八章 近代前夜中国士人的外域研究
——以嘉道之际的域外史地著作为观照点
一 西力东渐与中国周边局势的剧变
二 嘉道士人对“域外情事”的“探阅”
三 嘉道之际域外史地著作的近代意义
第九章 从中日比较看清中叶的经世实学
一 中日“经世实学”应对社会经济矛盾之比较
二 中日经世学者应对外来压力之比较
第十章 中日经世家应对近代转变之比较
——以魏源、冯桂芬和横井小楠为中心
一 对外观之比较
二 富国强兵主张之比较
三 政治政革主张之比较
第十一章 “经世实学”与中国学术的近代转型
一 经世思潮与中国学术文化的历史转向
二 致用与务实:中西学实现对接的切人点
三 晚清经世实学与近代知识体系的演化
第十二章 晚清法律改革与中国文化的近代转型
——以《大清民律草案》“亲属”、“继承”两篇为例
一 《大清民律草案》:中华法系本质上的大突破
二 “亲属”编对中国传统法律精神的继承与扬弃
三 “继承”篇对中国传统法律精神的继承和扬弃
四 《大清民律草案》所体现的近代社会文化的转型
第十三章 中西日文化互动与学术近代化
一 “心理学”的输入与中国心理学的发展道路
二 “近代”、“近世”词义的演化及其对中国史学的影响
三 “艺术”词义演变的文化内涵
代结语 探索近代文化轨迹的新创获
——耿云志主编《近代中国文化转型研究》读后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