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法判解研究(第36辑)》【名案法理研究】栏目中,刊登了5篇主要探讨于欢故意伤害案法理问题的文章,主要内容如下:(1)赵秉志与彭新林撰写的《于欢故意伤害案的罪与罚》一文,认为于欢案应定性为防卫过当下的故意伤害致死的犯罪,对于欢可予以较大幅度的减轻处罚。二审法院以故意伤害罪改判于欢有期徒刑5年,定罪正确,量刑适当,符合罪责刑相适应原则。(2)刘仁文撰写的《于欢故意伤害案的学理评析》一文,认为于欢的行为具有正当防卫的性质,属于防卫过当,应当减轻处罚,并认为应当进一步激活我国正当防卫制度的运用,将防卫过当写入刑法分则的具体罪名条款。(3)阴建峰与刘雪丹整理的《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之界分——于欢故意伤害案研讨会综述》一文,对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主办的“于欢故意伤害案专题研讨会”上相关专家学者的观点进行了综述,既展示了学术界围绕于欢故意伤害案定性引发的观点交锋,同时也反映出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对热点案件以及重大现实刑事法治问题的关注。(4)袁彬撰写的《激情防卫的类型及其处罚——于欢故意伤害案的法理分析》一文,认为激情防卫是解决于欢故意伤害案法律与情理冲突的合理制度选择和理论解释方法,于欢的行为属于激情防卫过当,二审判决对于欢行为的定罪和量刑是正确的。(5)周振杰撰写的《侵害预期与正当防卫——基于典型案例的比较论述》一文,从和中国一样都具有大陆法系传统的日本、德国、韩国以及我国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典型案例出发,探讨了预期侵害对正当防卫成立的影响,以为于欢故意伤害案等典型案例的审判提供域外借鉴和参考。在《刑事法判解研究(第36辑)》的【疑难案件探讨】栏目中,刊登了10篇疑难刑事案例研讨文章。这10篇文章分别对以下10个问题进行了探讨:(1)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行为要素及共犯如何认定?(2)未经许可经营保安服务业的行为是否构成非法经营罪?(3)三角诈骗行为如何定性?(4)恶意赚取积分兑换商品行为如何定性?(5)如何确定追诉时效期限的停止时间点?(6)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罪既遂标准如何认定?(7)向下属索要公款如何定性?(8)特定关系人共同受贿故意和行为如何认定?(9)国家控股、参股公司、企业是否属于私分国有资产罪中的“国有公司、企业”?(10)刑事案件申诉中证据审查要注意哪些问题?这些文章针对性强,问题意识突出,分析准确到位,值得一读。在《刑事法判解研究(第36辑)》的【热点案件聚焦】栏目中,刊登了彭新林与张靓撰写的《刑事诉讼中涉案财物处置的法定化——“黑老大”袁诚家申请国家赔偿案》一文,以备受社会关注的袁诚家申请国家赔偿案为视角,对刑事诉讼中涉案财产的依法处置以及民营企业产权的保护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公安机关对涉案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措施要遵循法治原则、处置涉案人员犯罪所得时不得牵连其家庭成员的合法财产等推进刑事诉讼中涉案财物处置法定化的七个观点,颇具启发意义和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