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宗教、社会和文化的角度,切入印度医学史的范畴,将十二个专题研究,大体上自西俎东,分为天竺篇、西域篇、交流篇三个板块。从内容上看,天竺篇涉及印度古代的医疗福利事业、医师形象、医患关系、常用药物(如胡椒等)、医疗方剂(童子方和眼药方等)。西域篇梳理出土医学文献、佛教医王耆婆(Jīvaka)形象演变及其流传、西域神药的传说以及胡语药方的解读。交流篇则探讨汉唐的外来文化、沙门黄散、胎相学说以及《耆婆五脏经》等典籍在中国和东亚的流传与影响。全书以医药和宗教(印度教、佛教)为两个支点,以文化交流为视域,梳理较为细碎的史料,将相关的知识流通如同网络般连接起来,从而为梳理印度医学文化和中印古代医学的互动情形奠定一定的基础。在史料的利用和处理方面,利用出土史料(以敦煌、吐鲁番和丝绸之路沿线的出土写卷为主)、传世典籍(汉译佛经与中土撰述)、域外文献(印度、波斯或东南亚的非汉语史料)的结合,将这些文字文本(包含写本与刻本等形态)与相关的考古资料、图像史料等融为一炉,使之尽量呈现出整体性的观照和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