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瑜将他出版的《朱守瑜行书楹联》和《朱守瑜五体书法》送给我时,我知道他是一个书法家。待他将20余万字的长篇小说《人生圆梦》送给我时,我才惊讶地发现他还是一名出色的小说家。他还嘱咐说:“我正在写《朱洪章传奇》,等书稿出来后,你给我写《序》。”当时我有点惶惶然,心想大凡写《序》的人,总得要有点“名”或“权”之类才“压堂”,我算什么呢?但我不好拒绝,因毕竟是族人,心想等他的书稿出来再说吧。前两天,他将书稿传到我的电脑时,我正忙于下乡采访,一去就是三天,昨晚回来稍稍休息,便打开电脑看书稿,今天又整整看了一天,终于将这部20余万字的传奇小说读完。我感到惊奇和震撼。惊奇的是守瑜多才式艺,震撼的是他在书中展示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守瑜性格外向,从小喜爱文学、书法和绘画,上大学时攻的是中文、历史,对于写文章、写历史,应该算“科班出身”。任教时,高中、中专以及本科各阶段的中文、历史、地理、哲学、法律、美术、书法都教过,行政工作也搞过。哪怕不看他的作品,仅从这些经历来看,就可以想见他是一个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都可以“双管齐下”的“多功能”型人才。而且他酷爱旅游,足迹遍及亚洲、非洲、欧洲、澳洲和美洲的20余个国家,视野开阔,见多识广。加上得天独厚的家风熏陶和自幼聪敏而好学,文学功底深厚,文史知识广博,所以,写起散文和小说来,自然是轻车熟路。《当代文艺书系(第2辑):朱洪章传奇》写的是清王朝时,“蛮方”出的名将朱洪章。我虽为族人,由于阅读范围狭窄,每次途经老家时也只是匆匆一过,与寨上老人交流的机会不多,此前对于历史上这位文武双全的名将我是一无所知,是守瑜告诉后,我才查阅一些资料略知。读了《朱洪章传奇》初稿,也才全面了解朱洪章其人其事。书中守瑜对朱洪章、对历史事件细致人微的描写,就好像作者当时也在现场一样。难得守瑜做了一件上慰先人,下泽子孙的千秋好事。“三无省”以前是贫穷、落后、荒蛮、愚昧的代名词,以致当代一些在外工作的贵州人由于自卑感强,羞于道出自己的省籍。时代不同了,人们才惊奇发现,昔日的“蛮方”,竟是求之不得的“公园省”,里面是英才辈出,而且也是大有来头。朱洪章是宋代理学家朱熹的23代孙,而守瑜也是朱熹的子孙,是朱熹的第28代孙。入黔始祖朱焕文,是明洪武初年随军而来,因显赫军功而赐封“世袭忠勇都尉侯”,并定居雷屯一带。如今,雷屯寨上先祖朱熹遗风随处可见:每家的神龛均书朱氏通用联,“家传鹿洞馨香远,世守鹅湖德泽长”,“鹿洞”、“鹅湖”均为当年朱熹讲学传道之所;寨上房舍多有门楼,门眉必书“紫阳世第”。每户儿孙稍知事识文,便传以《朱子家训》、《治家格言》等,而且代代如此。现寨上成年人别说是著书作文,哪怕是茶余饭后闲聊,之乎者也均可信口拈出。守瑜父亲朱法兰也是个古文化饱学之士,对子孙教育严且有方,有一个例子很能说明其传统家教:1999年国庆前夕,贵州省在全省范围挑选了12位男女青年赴京参加国庆五十周年大庆,国庆节那天,12位男女青年乘坐贵州彩车过天安门广场,以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接受首都人民检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