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再全球化》从理论上论述了中国作为新兴大国提供公共产品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当前西方国家提供公共产品的能力和意愿下降,经济优选化导致社会不平等现象加剧,在这一背景下,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较之以往,有更为强大的实力和意愿为靠前社会提供公共产品,促进经济优选化的升级和扩容,使得经济优选化进入包容型发展阶段。该书的独特贡献之一在于按照优选化的政治和经济逻辑,提出了“封闭型”、“内卷型”、“脱嵌型”和“包容型”四种优选化的类型学划分,并以此为分析框架对历目前不同阶段的优选化形态和动力机制进行深入阐释。作者认为包容型优选化是优选化进程进入到“再优选化”阶段的独特形态,为经济优选化的升级和扩容提供了新的空间和可能。这与极化思维、零和博弈思维影响下长期存在的那种排斥甚至反对新兴国家参与经济优选化的陈旧立场,形成了鲜明对照。中国所具有的包容、共生、共享、普惠等思维,为中国推动的新一轮经济优选化走向包容型新阶段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文化源泉。其次,该书从“一带一路”倡议、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阿里巴巴优选性改革、中国自贸区创新实验这四个主要方面入手,分析了中国对新一轮经济优选化的现实推动作用。书中提及的中国所具备的基础设施优势、发展经验多元化、新兴技术领域巨大发展潜能这三大**经济优选化的优势,为中国推动新一轮优选化健康发展提供了现实依据。很后,该书还为中国引导“再优选化”战略选择规划了远景路线图。该书不但基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中国“再优选化”战略选择进行了全面分析,而且结合中国现有的长期规划和建议、世界发展的未来走向,优化组合中国“再优选化”战略选择,颇具创新性、可预见性和可实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