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张子其人:上承孔孟之志,下救来兹之失
01 张子平生:苦学不倦,乐而忘忧 · 003
02 张子著作:儒者通天、地、人之理 · 007
03 理学崛起:三教并行,儒学复兴 · 010
04 儒学新视角:天人关系 · 014
05 关学:再传何其寥寥也 · 017
06 关学的精神:尊儒、重礼、务实 · 021
07 关学后继者:以“天道”为精髓 · 025
第二课
天道观:为天地立心
01 立大本、斥异学 · 031
02 太和所谓道 · 035
03 天道:太虚即气 · 038
04 气之聚散,万物之生灭 · 042
05 “两端”说:一物两体 · 045
06 相感:“两端故有感” · 049
07 阴阳二气:“化”与“变”的运动 · 053
08 “天道”与“人道”:天人合一 · 056
09 至诚,天性也 · 060
10 性与诚:互逆与互补 · 063
11 天无心,心都在人之心 · 067
12 大其心:德行所知与见闻之知 · 070
第三课
人学思想:为生民立命
01 “仁人”的标准:无欲而无畏 · 077
02 仁、义、礼、智,不可分割 · 080
03 “仁”与“理”的辩证关系 · 083
04 “天地之性”:天命之谓性 · 086
05 “气质之性”:人亦出于太虚 · 089
06 人性二元论:“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 · 092
07 人的自我修养:“变化气质” · 096
08 “天理”:本然至善 · 099
09 “人欲”:人对物欲之追求 · 102
10 “天理”与“人欲”:辩证的统一 · 105
11 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 108
第四课
道统论:为往圣继绝学
01 孔孟绝学:圣学需专礼法修 · 113
02 道不同,谓之异端 · 116
03 佛与道:虚实、有无观 · 119
04 形与神: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 122
05 气于人,生而不离,死而不散 · 125
06 气聚为“神”,气散为“鬼” · 128
07 “穷理”:万物皆有理 · 131
第五课
社会理想:为万世开太平
01 复“井田”制而均贫富 · 137
02 治理社会宗旨:“利民”与“足民” · 141
03 和谐社会图景:尊高年、慈孤弱、纯乎孝者 · 144
04 《西铭》本旨:事天如事亲 · 147
05 适当分权:以天下分之于人,则事无不治 · 150
06 巩固边防,计民以守 · 153
07 三代之制:井田、封建、肉刑 · 156
08 进化社会史观:“通其变”中不断发展 · 159
09 人为之礼与自然之礼 · 162
第六课
教育观:穷人伦之理,尽无私之心
01 “见闻之知”求知的第一阶段 · 167
02 “德性之知”:“穷理”与“尽性” · 170
03 “有知”与“无知”:有若无,实若虚 · 173
04 教育目的观:“立人之性”“求为贤人”“学为圣人” · 176
05 早期教育观:“养正于蒙” · 180
06 学政结合,敦本善俗 · 183
07 “尊德性”与“道问学” · 187
08 立志向学,勤勉不息 · 190
09 学贵心悟,去疑求新 · 194
10 克己从礼,自我教育 · 198
11 “集义养气”与“行养结合” · 201
第七课
鬼神观: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
01 鬼神:祭祀与义理的统一 · 207
02 辩证的鬼神观:“鬼神,往来屈伸之义” · 210
03 批判鬼神迷信 · 213
04 疾病与虚妄:“独见独闻”之“怪” · 216
05 显物隐变:体物而不可遗 · 221
06 自然神祇祭祀:以天事鬼神 · 225
07 祖先祭祀: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 · 229
08 正统祭祀:自然山川之神 · 233
09 儒家生死观:生死为气之聚散 · 235
10 鬼神说:二气之良能也 · 238
11 宗法思想:根植于大同理想 · 242
第八课
自然观:不知张子,又乌知天?
01 乾坤与阴阳 · 249
02 一体两面:乾坤即天地 · 253
03 宇宙演化论:天地从虚中来 · 257
04 星辰河汉:天系与地系 · 261
05 理学自然观:一阴一阳之谓道 · 264
06 生生万物,皆有内在机制 · 268
07 “一分为三”与“三分为一” · 271
08 日月五星,随天左旋 · 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