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序
前言
第1章 药物递送体系 1
1.1 引言 1
1.2 第一代药物递送体系 1
1.3 第二代药物递送体系 2
1.3.1 纳米药物递送体系 2
1.3.2 智能纳米药物递送体系 6
1.4 第三代药物递送体系 24
1.4.1 主动靶向体系 24
1.4.2 多重刺激响应递送体系 26
1.4.3 共递送体系 29
1.4.4 诊疗一体化体系 32
1.5 小结 35
参考文献 36
第2章 聚合物胶束递送体系 53
2.1 引言 53
2.2 智能聚合物胶束递送体系 55
2.2.1 pH响应型 55
2.2.2 温度响应型 57
2.2.3 还原响应型 58
2.2.4 光响应型 60
2.2.5 多重刺激响应型 61
2.3 pH响应型聚合物胶束递送体系研究进展 63
2.3.1 pH响应型聚合物 63
2.3.2 pH响应型聚合物胶束药物递送体系的研究进展 63
2.4 小结 71
参考文献 72
第3章 聚合物胶束递送体系的制备和性能评价 85
3.1 引言 85
3.2 聚合物载药胶束的制备方法 85
3.3 聚合物结构和组成的表征 86
3.3.1 凝胶渗透色谱法 86
3.3.2 核磁共振谱法 87
3.3.3 红外光谱法 87
3.3.4 质谱法 87
3.4 胶束的理化性能 87
3.4.1 粒径 87
3.4.2 外观形貌 88
3.4.3 Zeta电势 89
3.4.4 载药量和释放量 89
3.4.5 pH响应型 90
3.5 体外细胞评价 90
3.5.1 细胞模型 90
3.5.2 细胞摄取 91
3.5.3 细胞毒性 91
3.6 体内评价 92
3.6.1 体内检测 92
3.6.2 体内药效评价 93
3.7 聚合物载药胶束递送体系构效关系研究方法 94
3.7.1 实验研究 94
3.7.2 计算机定性模拟研究 95
3.7.3 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95
3.8 小结 97
参考文献 97
第4章 pH响应口服聚合物药物递送体系 99
4.1 引言 99
4.2 pH响应型三嵌段刷状聚合物胶束 100
4.2.1 分子设计、合成和表征 100
4.2.2 胶束的性质 104
4.2.3 载药胶束的体外释放性能 105
4.3 疏水/pH响应型无规共聚刷状聚合物胶束 106
4.3.1 分子设计、合成和表征 106
4.3.2 胶束的性质 108
4.3.3 体外释放性能 111
4.4 接枝疏水基团的pH响应型刷状聚合物胶束 112
4.4.1 分子设计、合成和表征 112
4.4.2 胶束的性质 116
4.4.3 体外释放性能 118
4.5 小结 119
参考文献 120
本章附录 121
第5章 pH响应聚合物胶束抗癌药物递送体系 126
5.1 引言 126
5.2 pH响应线形三嵌段聚合物胶束 127
5.2.1 分子设计、合成和表征 127
5.2.2 胶束性质 130
5.2.3 体外释放性能 131
5.2.4 MTT试验 135
5.3 pH响应四/六均臂星形聚合物胶束 136
5.3.1 分子设计、合成和表征 136
5.3.2 胶束的性质 141
5.3.3 体外释放性能 145
5.3.4 细胞毒性试验 147
5.4 pH响应六杂臂星形聚合物胶束 148
5.4.1 分子设计、合成和表征 148
5.4.2 胶束的性质 150
5.4.3 体外释放性能 151
5.4.4 细胞药效评价 151
5.5 pH响应21臂星形聚合物单分子胶束 154
5.5.1 分子设计、合成和表征 154
5.5.2 单分子胶束的性质 158
5.5.3 原位制备金纳米粒子 159
5.5.4 载药胶束的性质 162
5.5.5 体内外抑瘤效果 163
5.5.6 CT成像效果 164
5.6 pH响应多肽聚合物胶束 168
5.6.1 分子设计、合成和表征 168
5.6.2 胶束的性质 173
5.6.3 体外释放性能 174
5.6.4 MTT试验 175
5.7 pH/还原双响应可逆交联聚合物胶束 177
5.7.1 分子设计、合成和表征 177
5.7.2 胶束的性质 179
5.7.3 体外释放性能 183
5.7.4 细胞药效评价 185
参考文献 186
本章附录 191
第6章 pH响应聚合物胶束基因递送体系 200
6.1 引言 200
6.1.1 概述 200
6.1.2 阳离子脂质体载体 201
6.1.3 阳离子聚合物载体 203
6.1.4 树枝状聚合物载体 206
6.1.5 多肽载体 206
6.1.6 聚合物/多肽胶束载体 207
6.2 多肽聚合物胶束基因递送体系 208
6.2.1 分子设计、合成及表征 208
6.2.2 多肽聚合物/DNA复合体的制备及表征 210
6.2.3 复合体的基因表达 214
6.2.4 复合体的毒性评价 216
6.3 21臂星形聚合物胶束基因/药物协同递送体系 217
6.3.1 分子设计、合成和表征 217
6.3.2 载药胶束的制备及表征 222
6.3.3 体外释放性能 224
6.3.4 复合体的制备及表征 225
6.3.5 细胞毒性 226
6.3.6 复合体的基因转染效率 227
参考文献 228
本章附录 234
第7章 聚合物胶束药物递送体系的介观模拟 239
7.1 引言 239
7.2 介观模拟方法 240
7.2.1 概述 240
7.2.2 耗散粒子动力学方法 241
7.2.3 动态密度泛函理论 247
7.2.4 介观模拟在聚合物自组装体系中的应用 248
7.3 介观模拟研究聚合物载药胶束的形貌及影响因素 252
7.3.1 概述 252
7.3.2 粗粒化模型和模拟参数 252
7.3.3 载药胶束的形成过程 254
7.3.4 影响载药胶束形貌的因素 257
7.4 载药胶束的pH响应型 261
7.4.1 概述 261
7.4.2 粗粒化模型和模拟参数 261
7.4.3 载药胶束的形成和药物的分布 265
7.4.4 载药胶束的pH响应型 268
7.5 药物特性对胶束载药和释放性能的影响 271
7.5.1 概述 271
7.5.2 对载药性能的影响 272
7.5.3 对释药性能的影响 278
7.6 溶剂和聚合物特性对载药胶束相行为的影响 287
7.6.1 概述 287
7.6.2 粗粒化模型和模拟参数 287
7.6.3 溶剂对载药胶束相行为的影响 288
7.6.4 聚合物特性对载药胶束相行为的影响 293
7.7 带电共混体系自组装胶束 299
7.7.1 概述 299
7.7.2 粗粒化模型和模拟参数 300
7.7.3 Sq+/Sq++/Fpx单独存在于水溶液中的形貌 301
7.7.4 Fpx-Sq+带电共混体系 302
7.7.5 Fpx-Sq++带电共混体系 308
7.8 星形聚合物单分子胶束 310
7.8.1 概述 310
7.8.2 粗粒化模型和模拟参数 311
7.8.3 单分子胶束形成过程的介尺度模拟 313
7.8.4 聚合物结构对单分子胶束形成的影响 315
7.8.5 Au纳米粒子在单分子胶束中的形貌和分布 319
7.8.6 单分子胶束包载抗癌药物DOX 321
参考文献 324
第8章 载药胶束体系定量构效关系模型 331
8.1 引言 331
8.2 定量结构-性能关系概述 331
8.2.1 QSPR的建模步骤 332
8.2.2 模型应用域 340
8.3 四/六臂星形聚合物载药胶束LC的QSPR模型 341
8.3.1 数据集 341
8.3.2 描述符计算 344
8.3.3 最优描述符的确定与模型建立 344
8.3.4 最优模型及性能评估 345
8.3.5 模型构性关系分析 351
8.4 基于嵌段单元自相关描述的聚合物载药胶束LC的QSPR模型 353
8.4.1 数据集预处理 354
8.4.2 BUA描述符 357
8.4.3 模型建立与检验 359
8.4.4 模型应用域 361
8.4.5 描述符解释与胶束载药机理分析 362
8.5 基于BUA描述符的聚合物分子结构与CMC的QSPR模型 363
8.5.1 数据集 363
8.5.2 模型建立、检验与应用域 366
8.5.3 描述符解释与胶束形成的机理分析 368
8.5.4 小结 369
参考文献 370
本章附录 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