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蒙古族哈日努德部落人,1962年出生于内蒙古哲里木盟(今通辽市),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哲学博士(200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民族语言实验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民族学系教授;1986年7月毕业于内蒙古大学蒙古语言文学系,获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士学位。1993年7月毕业于内蒙古大学蒙古语文研究所,获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硕士学位。2003年9月毕业于赫尔辛基大学语音科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实验语音学);1994年4月晋升为讲师,1999年4月晋升为副教授,2007年晋升为研究员/教授;自1986年7月至2006年5月在内蒙古大学蒙古语文研究所工作,从事蒙古语言方言教学和科研工作。2006年5月被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学科带头人引进,从事少数民族语言实验研究工作;专业:实验语言学、实验音系学;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北方少数民族语言实验研究;到目前为止,用蒙古文、中文和英文撰写出版3部学术专著,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60多篇,在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上宣读论文60多篇。主持完成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正在主持中国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少数民族语言语音声学参数统一平台建设研究”(12 & ZD225)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阿尔泰语系语言实验研究”(2016MZSCX 009);代表作有:“A Basic Study of Mongolian Prosody”(2003年),《蒙古语语音实验研究》(2009年);代表性论文有:蒙古语辅音腭化问题研究(2005年),“共同蒙古语”辅音系统的演变模式(2010年),基于PAS的蒙古语标准话辅音气流研究(2013年),EPG Based Research on Tongue Position and Its Constraint of Word-Initial Consonants in Standard Mongolian in China(2013年),再论蒙古语词重音问题(2014年),蒙古语元音演变的声学语音学线索(2015年)等。哈斯其木格,蒙古族,博士,1978年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奈曼旗,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2016年7月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专业:实验语言学、实验音系学;主要研究方向为蒙古语族语言实验研究。参与或承担过国家、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撰写出版一部专著,在国际、国内各类学术会议和学术刊物上发表过30多篇学术论文。代表作有:《基于动态腭位图谱的蒙古语辅音研究》(2013年)、蒙古语标准音辅音音姿(2013年)、蒙古语词内元音音长分布模式(2015年)、达斡尔语音系研究(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