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法律理论法学推定信托与归复信托

推定信托与归复信托

推定信托与归复信托

定 价:¥68.00

作 者: [英] 米契尔 著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丛编项: 外国信托法经典译丛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19723187 出版时间: 2018-07-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 页数: 449 字数:  

内容简介

  在英美法系,推定信托和归复信托属于法定型信托,历史悠久且意义重大。它被作为一种返还性的制度工具,被广泛地应用在不当得利、信赖保护、家庭财产权分配以及反欺诈等领域。《推定信托与归复信托》所收录的十二篇论文,出自这一领域的专门研究者,代表了这个问题的前沿研究:包括制度的历史、内涵、核心逻辑、阐释与应用以及不同制度之间的协调与比较。《推定信托与归复信托》涵盖了多名学者的讨论,风格各异,资料详实,论证有力,观点鲜明。对于深刻理解英美法系的信托制度,以及改进我国的现有制度,都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作者简介

  查尔斯·米契尔,英国牛津大学耶稣学院研究员与导师,牛津大学法学教授。张凇纶,法学博士,国民信托博士后工作站顾问。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中国法治现代化研究院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物权法和财产法、英美财产法、财产法史与财产法哲学。出版专著《财产法哲学:历史、现状与未来》《论物上负担制度:财产法的对抗力革命》,译著《格劳秀斯私法导论》《罗马法中的信托法》,并在《哲学研究》《中外法学》《政法论坛》《法商研究》《法学评论》《环球法律评论》《法制与社会发展》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

图书目录

目录
序言
第一部分 推 定 信 托
第一章 缺席的语词:推定信托之片史
一、引论
二、明示信托与推定信托之界分
三、历史材料
四、《防止欺诈法》的影响
五、1837年《遗嘱法》(The Wills Act 1837)的影响
六、秘密信托
七、诉讼时效(Limitation of Action):明示信托与推定信托
八、财产性禁反言与共同意图推定信托
九、结论
第二章 基于信赖的推定信托
一、引论
二、基于对受让人向出让人所给出允诺之信赖而进行的移转
三、其他类型的“丧失机会”:源于财产受让人之允诺的对象
四、基于始终拥有财产一方提供之允诺而导致机会丧失
五、对信赖损失的撤销以及对期待的实现
六、基于允诺的信赖和基于法律的信赖
七、能不能再宽一点?
第三章 Rochefoucauld v Boustead一案中信托的性质
一、引论
二、Rochefoucauld一案的判决
三、将Rochefoucauld一案之信托类分为推定信托的论证
四、结论
第四章 论“明知型接受”的救济
一、引论
二、坚持衡平法所有权
三、作为明示信托受托人的对人性做账责任
四、作为推定信托受托人的对人性做账责任
五、明知型受让人的义务
六、明知型接受责任与其他责任之比对
第五章 明知型接受与已登记土地
一、引论
二、作为一项对人性(in personam)权利请求的“明知型接受”
三、涉及已登记土地的对人性请求
四、明知型接受与已登记土地的购买人
五、背信型协助(dishonest assistance)
六、诸结论
第六章 论推定信托与归复信托的核心性
一、两个方面
二、转向第二个视角
三、对推定信托与归复信托的反对
四、支持明示信托
五、比较的视角
六、结论
第二部分 归 复 信 托
第七章 “自动型”归复信托:保留、返还,还是信任的寄托?
一、引论
二、“自动型”归复信托
三、保留的观念
四、“保留说”的历史
五、对“保留说”的分析
六、返还说
七、另一种观点:信任的寄托
八、结论
第八章 归复信托与不当得利:三个争议
一、引论
二、第一个争议:要想推定归复信托,原告必须证明什么?
三、第二个争议:该推定是证据性还是法律性?以及该推定的内容为何?
四、第三个争议:设若归复信托的创设,乃是源自法律在出让人(或提供人)“无意受益受让人”情况下的运行,那么它们是为了防止不当得利吗?
第九章 归复信托之推定,存在吗?
一、引论
二、此二推定之意义
三、所推定的是什么?
四、结论
第十章 论预赠推定
一、引论
二、预赠推定之关系的一般性质
三、抚养与扶养(Maintain and Support)的法律义务
四、预赠的合理性:早先的案例
五、自Bennet v Bennet一案以来的发展
六、预赠义务和抚养义务之比较
七、结论
第十一章 意图、错误和归复信托
一、引论
二、不当得利和非受益性移转(NonBeneficial Transfer)
三、意图与条件
四、错误
五、归复信托与错误移转
六、结论
第十二章 论反悔规则:忏悔、撤回和运气
一、法律背景
二、忏悔
三、赎罪
四、放弃
五、撤回
六、中止(Renunciation)
七、结论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