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商法商法技术品格论

商法技术品格论

商法技术品格论

定 价:¥68.00

作 者: 郭富青 著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丛编项: 长安经济法学文库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19722777 出版时间: 2018-06-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 页数: 287 字数:  

内容简介

  《商法技术品格论》在编排体例上由四篇十三章构成,其内在的法理逻辑结构包括商法的立法技术与商法的司法方法或技艺两大部分。其中,第*篇、第二篇从商法的个别技术到商法的体系化构建,全面讨论了商法的立法技术;第三篇、第四篇具体讨论了商法方法和技艺在司法领域的应用。《商法技术品格论》旨在促进商事立法精细化,提高商法规范质量和调整功能,指导法官准确适用商法作出公正裁判,呼吁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商事法律技术和方法的研究,不断地推动我国商事领域法治现代化的进程。

作者简介

  郭富青,1962年11月26日生,河南开封人。获西北政大学法学学士学位,华东政法大学法学硕士学位,南京大学法学博士学位。现任西北政法大学教授,从事商法学教学研究工作,尤其对于企业法、公司法领域的理论与实务研究,有较深的造诣。兼任中国商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论著有《公司权利与权利二元配置论》《中国非公司企业法研究》《合伙企业法论》《商法学案例教程》《公司法教程》《企业法》等10部。并曾在《法律科学》《法商研究》《比较法研究》《法学》等刊物发表法学专业论文90余篇。其中,有10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3篇被收入《中国商法精粹》,1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转载。

图书目录

目录
第一篇 商法推定与拟制技术
第一章 论商事法律推定
 一、引言
 二、商事法律推定本体论
  (一)商事法律推定的内涵、形式与构成
  (二)商事法律推定的类型
 三、商事法律推定的价值取向及理论基础
  (一)商事法律推定彰显了商法追求交易迅捷、高效的价值理念
  (二)商事法律推定技术能矫正信息不对称引起的利益失衡,体现实质公正
  (三)商法外观主义理论蕴含着法律推定的立法技术需求
 四、商事法律推定性质、地位及适用
  (一)商事法律推定的性质
  (二)商事法律推定在商法中的地位
  (三)商事法律规范的适用
 五、我国商事法律推定评析
  (一)我国商事法律推定适用的范围
  (二)我国商事法律推定的主要形态
  (三)我国商事推定的立法缺陷及其克服
 六、结论
第二章 商法拟制的类型化研究与价值评判
 一、引言
 二、法律拟制的方法、本质与功能
  (一)法律拟制:法律规范创制的重要技术之一
  (二)法律拟制的本质与功能
 三、商事法律拟制的类型考察与解析
  (一)拟制法理、司法拟制与法定拟制
  (二)推定式拟制与非推定式拟制
  (三)商事法定拟制的进一步类型化分析
 四、商事法律拟制价值取向的正当性
 五、我国商法拟制技术运用评析
 六、结论
第三章 金融消费者身份的拟制性与倾斜保护机制创新
 一、引言
 二、金融消费者保护法保护对象界定的依据
  (一)界定金融消费者的思路
  (二)金融消费者界定的方式与依据
 三、金融消费者倾斜保护的法律措施
  (一)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原则
  (二)保护金融消费者具体措施的法律设计
 四、建立独立的金融消费者保护机构,创新争议解决机制
  (一)建立独立的金融消费者保护机构
  (二)创新金融消费争议解决机制,有效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利益
 五、结论
第二篇 商法体系构建技术
第四章 论现代商法的立法基点和表现形式
 一、关于中世纪商人法和近代商法立法基点的反思
  (一)商人阶层是中世纪商人法产生和发展的阶级基础
  (二)关于近代商法立法基点的检讨
 二、现代商法立法基点的重新定位
 三、商法的独立性及其表现形式
 四、完善我国商法体系的路径选择
第五章 论我国商法体系的建构技术
 一、商法体系构建模式的技术分析
  (一)民商分立体例下的商法体系
  (二)民商合一体例下的商法体系
  (三)单行法形成的商法体系
  (四)三种商事立法模式的比较优势
 二、商法体系营造的方法与商法体系的评价标准
  (一)商法体系的营造方法
  (二)商法体系的评价标准
 三、我国商法体系的技术缺陷及其成因
  (一)民法典制备之前民、商法之间的关系缺乏法律定位
  (二)商事立法尚不健全,仍然留有空白地带
  (三)整个商法大系统与单行法子系统缺乏连接纽带
  (四)仅有实质意义的商法体系,缺少整体的可综览性
 四、我国完善商法体系的法技术思考
  (一)完善我国商法体系应处理好两大关系
  (二)健全我国商法体系路径选择
第六章 中国特色商法体系评估与构建技术反思
 一、引言
 二、我国商法体系形成的基本评价
  (一)我国商法体系的三维透视
  (二)我国商法体系形成的标准化评析
 三、我国商法体系形成的历史背景和建构特点
  (一)我国商法体系形成于经济体制改革转型时期
  (二)我国商法体系的建构特点
 四、我国商法体系建构技术的检讨
  (一)商法体系仍然不健全
  (二)商法规范之间的有机统一和协调性不够
 五、我国商事法律体系完善的立法技术反思
  (一)完善我国商法体系的理念和目标
  (二)完善我国商法体系的途径
  (三)完善我国商法体系的着力点
 六、结论
第七章 论民法典的体例对商法现代化的影响
 一、私法法典化与私法现代化
  (一)私法法典化与现代化的目标与路径
  (二)私法现代化的理论依据
  (三)民法与商法现代化的非同步性
 二、民法典、商法典分立与商法现代化
 三、民商合一法典与商法现代化
 四、民法典与民、商单行法并存及商法现代化
 五、我国民法典体例的选择与商法现代化的现实路径
  (一)民法典与民、商单行法并存是我国民法典编纂的现实选择
  (二)民法典与民、商单行法并存是我国商法现代化的客观要求
第三篇 商法类推方法
第八章 论商法类推适用的依据、范围和正当性
 一、法律类推适用的内涵界定及其辨析
  (一)法律类推适用的内涵界定
  (二)法律类推适用与法律解释
 二、对法律类推适用在不同法域中地位的透视
  (一)公法与私法领域的类推:一种制度两种态度
  (二)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类推适用:截然不同的定位
 三、商法类推适用的依据与适用范围
  (一)禁止司法沉默原则
  (二)授权式类推适用规范
  (三)商法中类推适用的范围
 四、商法类推适用的正当性
  (一)商法类推适用的条件
  (二)商法类推适用的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
  (三)法官自由裁量权的限制
第九章 类推适用《公司法》第20条:揭开实际控制人的面纱
 一、引言
 二、公司面纱背后的主体
  (一)公司面纱的构成及其两面性
  (二)分离原则:公司面纱存在的合法前提
  (三)受公司面纱庇护的主体范围
 三、揭开公司面纱责任主体的条件与范围
  (一)揭开公司面纱责任主体须是公司的控制者
  (二)控制者实施了滥用公司人格和有限责任的行为
  (三)控制者导致公司债权人的债权无法实现
 四、实际控制人应为揭开公司面纱的适格责任主体
  (一)实际控制人有能力滥用公司人格和有限责任
  (二)对实际控制人不适用揭开公司面纱将产生法律漏洞
  (三)对实际控制人应类推适用揭开公司面纱的规定
 五、结论
第四篇 商法解释与裁判方法
第十章 论外观主义思维模式与商事裁判方法
 一、外观主义法理及其立法思维模式特征
  (一)外观主义法理及其构成要素
  (二)外观主义法律规范的思维模式特征
 二、外观主义对商事审判寻找和选择适用法律规范的要求
 三、外观主义与商事裁判的事实、法律判断
 四、外观主义与商事裁判的价值判断及利益平衡
第十一章 公司创制章程条款效力的司法认定
 一、引言
 二、公司创制章程条款的含义、方法与地位
  (一)公司创制章程条款的含义
  (二)公司创制章程条款的方法
  (三)公司创制章程条款的法源地位
 三、公司创制章程条款的法律空间
  (一)公司创制章程条款的自由
  (二)公司创制章程条款的限制或禁止
 四、公司创制章程条款的性质及对其效力的支配
  (一)公司章程性质诸学说评述
  (二)公司创制章程条款的合同性质及其效力解释路径
  (三)公司创制章程条款的自治法规性及其效力解释路径
 五、公司创制章程条款效力的司法认定
  (一)判断公司创制章程条款效力的一般原则
  (二)公司章程创制条款效力的个案认定方法
 六、结语
第十二章 股权善意取得依据与法律适用
 一、引言
 二、股权善意取得的依据:从物权到股权
 三、股权善意取得的前提要件:从股权变动到无权处分股权
  (一)从物权变动看股权变动
  (二)股权的无权处分及善意取得的适用范围
 四、股权善意取得构成要件及法律效力
  (一)股权与物权善意取得的共性与差异
  (二)股权善意取得的法律效力
 五、结论
第十三章 股东违反出资义务与公司债权人求偿路径
 一、引言
 二、股东出资义务的性质与资本缴纳制度
  (一)股东出资义务的性质
  (二)股东出资义务与资本缴纳制度
 三、股东违反出资义务的情形与后果
  (一)股东违反出资义务的类型
  (二)股东违反出资义务的后果
 四、股东违反出资义务对公司债权人的责任
  (一)当公司具有偿付能力时,股东只对公司承担责任
  (二)当公司不具偿付能力时,才触发股东对债权人的责任
 五、债权人对违反出资义务股东行使追索权的路径探析
  (一)债权人代位求偿权
  (二)债权人越过公司直索求偿权
  (三)债权人否认公司人格求偿权
 六、结论
后 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