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社会科学信息与知识传播文化与社会的媒介化

文化与社会的媒介化

文化与社会的媒介化

定 价:¥40.00

作 者: 刘君 等 译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复旦新闻与传播学译库·新媒体系列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309137309 出版时间: 2018-06-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 页数: 字数:  

内容简介

  这本书包含了对于媒介化理论的细致诠释,同时涵盖了媒介化理论在社会不同领域中的运用分析。它呈现了媒介是如何在成为社会一个至关重要的制度构成的同时,被整合进入到社会和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对于作为技术、制度和美学形式的媒介的诸方面考察,夏瓦教授展现了新旧媒介如何影响人类交流,社会制度和文化想象。本书分为七个部分,对政治、宗教、游戏和惯习等方面的媒介化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作者简介

  施蒂格·夏瓦(Stig Hjarvard),博士,哥本哈根大学媒介、认知与传播系教授,挪威卑尔根大学兼职教授(Professor II);研究兴趣涵盖新闻媒介、新闻学、媒介史、媒介与宗教、媒介与全球化。夏瓦教授是媒介化理论的主要奠基者之一,同时是《北极光》(Northern Lights: Film & Media Studies Yearbook)杂志主编,并在包括《媒介、文化与社会》等传播学、社会学等期刊上发表论文。 刘君,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媒介、认知与传播系副教授,哲学博士,文学(电影学)博士,牛津大学及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研究领域涵盖信息传播技术与政治社会学。论文见于政治科学、社会学和传播学领域的社会科学索引(SSCI)及中国社会科学索引(CSSCI)期刊,并被《新华文摘》和《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曾获美国政治科学学会信息科技与政治分会最佳博士论文奖等,论著包括《数字时代的传播与抗争》(牛津大学出版社,待出版),译著包括《媒介融合:网络传播、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三重维度》(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等。李鑫,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学士,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电影与媒介研究硕士。漆俊邑,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学学士,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电影与媒介研究硕士。

图书目录

       中文版前言 

       致谢 

       

       第一章 从中介化(mediation)到媒介化(mediatization)

       一、导论 

       二、文化和社会中的媒介 

       三、中层理论(middle-range theory) 

       四、一个高度现代性的过程 

       

       第二章 媒介化——一个新的理论视角 

       一、导论 

       二、媒介化的现代性,抑或媒介化文明? 

       三、后现代理论中的媒介化 

       四、定义 

       五、作为半独立机构(semi-independent institution)的媒介 

       六、制度的变迁 

       七、功能可见性: 结构化互动 

       八、媒介对交流与互动的改变 

       九、社会规范的重建 

       十、虚拟化和新的社会地理学 

       十一、共享经验的领域 

       十二、制度与机构的交界 

       

       第三章 政治的媒介化:从政党报刊到舆论产业 

       一、导论 

       二、变迁的维度和阶段 

       三、新闻业的兴起 

       四、新闻媒介——一种政治机构? 

       五、双重传播系统 

       六、新媒介: 政治传播网络的扩展 

       七、可见性政治 

       八、政治个人化 

       九、聊天化政治 

       十、媒介政治评论员的混合角色 

       十一、结语 

       

       第四章 宗教媒介化:从教堂信仰到媒介魅力 

       一、导论 

       二、三种媒介隐喻 

       三、媒介化宗教的三种形式 

       四、复魅的媒介(re-enchanting media) 

       五、社群和仪式 

       六、媒介精神功能的考察 

       七、结语 

       

       第五章 游戏媒介化:从积木到比特 

       一、引言 

       二、童年的转变 

       三、小小年纪的成年化 

       四、玩具和媒介产业的互动 

       五、儿童对媒介使用的控制 

       六、乐高的媒介产业之路 

       七、游戏的转变 

       

       第六章 惯习媒介化:新个人主义的社会特征 

       一、导论 

       二、惯习和社会性格 

       三、从陀螺仪到雷达 

       四、弱联系和社交性 

       五、惯习的媒介化 

       六、媒介的承认 

       七、软性个人主义 

       

       第七章 后记:媒介化的结果和政策 

       一、多样化结果 

       二、媒介政治:宏观与微观 

       

       参考文献 

       译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