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哲学中国哲学”四書化“與”去四書化“:儒學經典在”近世“中日兩國的不同際遇

”四書化“與”去四書化“:儒學經典在”近世“中日兩國的不同際遇

”四書化“與”去四書化“:儒學經典在”近世“中日兩國的不同際遇

定 价:¥128.00

作 者: 董灏智 著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20322959 出版时间: 2018-09-01 包装: 精装
开本: 16 页数: 字数:  

内容简介

  《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原為中國先秦儒學典籍,唐宋儒者在應對“佛道”挑戰而為儒學構建本體的遇程中,將“學庸語孟”進行了“四書化”,使之成為繼“五經”之後的又一儒學經典結構。然而,當理學及“四書”伴隨著中國文化傳入日本之後,江戶古學派對它們的批判、質疑、否定便紛至遝來,並解構了“四書”經典結構,開啟了日本的“去四書化”的歷程,這一思想雖屬“暗流”,但對日本的影響卻不容忽視。這意味著,中日儒者對儒學經典的截然不同的態度,已暗示出“文化認同”在近代之前的東亞世界出現了裂痕,尤其是從東亞史的視域内考察“四書”經典結構的形成與解構,既折射出中日儒者對儒學典籍的不同詮釋,也意味著他們在同一文化範疇内渐行渐遠,而這一不同思想取向甚深地影響了中日兩國的歷史進程。也就是說,對待東亞問題的研究不能將著眼點僅限於近代東亞,近代之前的東亞世界更是不容忽視的部分。

作者简介

  董灝智,歷史學博士,東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院長、副教授,《外國問題研究》副主编, 臺灣大學訪問學者,東京大學客員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東亞儒學思想史、東亞四書學史。 先後在《歷史研究》、《哲學研究》、《世界歷史》、《讀書》、《日本學刊》、《史學理論研究》、《社會科學戰線》、《史學月刊》等雜誌上發表論文二十余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吉林省教育廳項目等,榮獲吉林省第十一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吉林省社科聯第五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等。

图书目录

序言
序章東亞史視域下的“四書”研究
编唐代之前的“語、學、庸、孟”
諸書及其思想特質引言
 
章《論語》述略
節孔子思想的邏輯脈絡
第二節孔門弟子與《論語》的成書
第三節唐代之前的《論語》發展史
 
第二章《大學》《中庸》考略
節作為《禮記》篇章的《大學》與《中庸》
第二節《大學》《中庸》的作者與成書年代
第三節《大學》與《中庸》對孔子思想的發展
 
第三章《孟子》論略
節《孟子》的邏輯展開及其對前賢思想的發展
第二節《孟子》在漢代的流傳
第三節漢唐之間的《孟子》中衰
第二编“四書化”:程朱理學與“四書”
經典結構的建構過程引言
 
第四章“四書”經典結構的濫觴期
節排佛興儒的“道統論”與孔、曾、思、孟脈絡的形成
第二節援佛入儒的“復性說”與“性命之學”的復歸
 
第五章“四書”經典結構的醞釀期
節《中庸》的“理學化”過程
第二節《大學》的改定與發揮
第三節《論語》《孟子》的並稱及其理學化
 
第六章“四書”經典結構的形成期
節朱熹的“四書詮釋”
第二節“四書”官學地位的確立
第三编“去四書化”:日本古學派對“四書”
經典結構的解構過程引言
 
第七章日本江戶古學派的思想史解讀
節伊藤仁齋的思想演變軌跡
第二節荻生徂徠的學術歷程與思想變化
 
第八章伊藤仁齋對“四書”經典結構的初步解構
節仁齋對《大學》的“去理學化”
第二節仁齋對《中庸》的“去中心化”
第三節仁齋的“語孟”經典結構
 
 
第九章荻生徂徠對“四書”經典結構的完全解構
節徂徠對“語孟”經典結構的解構
第二節徂徠對《論語》的“六經化”
第三節徂徠對“學庸”的“去理學化”
 
終章中國儒學經典在近世日本變化的新思考
補論一山鹿素行的“四書觀”
補論二仁齋與徂徠古學思想的“同中之異”
散論一《孟子》的尷尬
散論二伊藤仁齋的《易經》詮釋
附錄“四書”詮釋對照表(部分)
參考文獻
名詞索引
人名索引
後記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