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章精神药物治疗的一般性原则
一、 一般性建议
二、 实践指南
三、 法律、伦理和经济问题
参考文献
第二章诊断与分类
一、 DSM5的总体结构
二、 神经发育障碍
三、 精神分裂症谱系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四、 心境障碍
(一) 双相及相关障碍
(二) 抑郁障碍
五、 焦虑障碍
六、 强迫及相关障碍
七、 创伤及应激相关障碍
八、 躯体症状及相关障碍
九、 人格障碍
十、 物质使用障碍
十一、 喂食及进食障碍
十二、 FDA批准的症状减轻策略
十三、 DSM5和药物遗传学
十四、 总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抗抑郁药
一、 历史
二、 抗抑郁药使用的一般性原则
(一) 抗抑郁药的选择
(二) 剂量和用法
(三) 治疗周期
三、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一) 药理作用
(二) 适应证
(三) 副作用
(四) 过量
(五) 药物相互作用
(六) 剂量和用法
(七) 停药
四、 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文拉法辛、去甲文拉法辛、
度洛西汀、左旋米那普仑和米那普仑)
(一) 药理作用
(二) 适应证
(三) 副作用
(四) 过量
(五) 药物相互作用
(六) 剂量和用法
(七) 停药
五、 5HT2受体拮抗剂(曲唑酮和奈法唑酮)
(一) 药理作用
(二) 适应证
(三) 副作用
(四) 过量
(五) 药物相互作用
(六) 剂量和用法
(七) 停药
六、 联合去甲肾上腺素能-多巴胺能抗抑郁药(安非他酮)
(一) 药理作用
(二) 适应证
(三) 副作用
(四) 过量
(五) 药物相互作用
(六) 剂量和用法
七、 米氮平
(一) 药理作用
(二) 适应证
(三) 副作用
(四) 过量
(五) 药物相互作用
(六) 剂量和用法
八、 维拉唑酮
九、 沃替西汀
十、 三环类和四环类抗抑郁药
(一) 结构
(二) 药理作用
(三) 适应证
(四) 血药浓度
(五) 副作用
(六) 过量
(七) 剂量和用法
(八) 停药
十一、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一) 药理作用
(二) 适应证
(三) 副作用
(四) 过量
(五) 药物相互作用
(六) 剂量和用法
(七) 停药
十二、 选择性和可逆性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十三、 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瑞波西汀和托莫西汀
(一) 药理作用
(二) 适应证
(三) 副作用
(四) 过量
(五) 剂量和用法
(六) 药物相互作用
(七) 停药
十四、 新型和研发中的抗抑郁药
参考文献
第四章抗精神病药
一、 抗精神病药物使用的一般性原则
(一) 药物
(二) 疗效
(三) 抗精神病药的急性治疗
(四) 对首发精神病的早期干预
(五) 住院患者的治疗
(六) 药物的维持治疗
(七) 在其他精神障碍中的使用
二、 第二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一) 氯氮平
(二) 利培酮
(三) 帕利哌酮
(四) 伊潘立酮
(五) 奥氮平
(六) 喹硫平
(七) 齐拉西酮
(八) 阿立哌唑
(九) 鲁拉西酮
(十) 阿塞那平
三、 第一代(典型)抗精神病药
(一) 镇静作用
(二) 自主神经作用
(三) 内分泌作用
(四) 皮肤和眼睛的并发症
(五) 其他或罕见的并发症
(六) 神经系统作用
(七) 抗帕金森病药物的使用
(八) 迟发性运动障碍
(九) 神经阻滞剂恶性综合征
四、 长效注射抗精神病药
五、 对阴性和认知症状的辅助治疗
六、 抗精神病药治疗的替代选择
七、 新近上市或正在研发的抗精神病药
参考文献
第五章心境稳定剂
一、 一般治疗方法
(一) 急性躁狂
(二) 急性双相抑郁
(三) 维持治疗
(四) 快速循环的双相障碍
(五) 混合状态
二、 锂盐
(一) 历史与适应证
(二) 药理作用
(三) 临床适应证
(四) 副作用
(五) 准备
(六) 剂量和用法
(七) 孕期用药
三、 抗惊厥药
(一) 丙戊酸钠
(二) 卡马西平
(三) 拉莫三嗪
(四) 其他抗惊厥药
四、 抗精神病药
五、 苯二氮类
六、 钙通道阻滞剂
七、 Omega3脂肪酸
参考文献
第六章抗焦虑药
一、 苯二氮类
(一) 适应证
(二) 药理作用
(三) 亚类
(四) 剂量和用法
(五) 戒断
(六) 副作用
(七) 过量
二、 抗抑郁药
(一) 场所恐怖症和惊恐障碍
(二) 广泛性焦虑障碍
(三) 社交焦虑障碍
(四) 创伤后应激障碍
(五) 强迫症
三、 抗惊厥药
四、 抗精神病药
五、 去甲肾上腺素能药物
(一) 临床适应证
(二) 剂量和用法
(三) 副作用
六、 抗组胺药
七、 丁螺环酮
八、 新型抗焦虑药
参考文献
第七章催眠药
一、 失眠
(一) 行为疗法
(二) 药物治疗
二、 苯二氮类催眠药
三、 非苯二氮类催眠药
褪黑激素受体激动剂: 雷美替胺和他司美琼
四、 有催眠作用的镇静抗组胺药和其他非苯二氮类精神活性药物
五、 其他催眠药
六、 双促食素受体拮抗剂
七、 综合结论
参考文献
第八章兴奋剂与其他速效药
一、 苯丙胺滥用
二、 兴奋剂的使用
(一)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二) 抑郁
(三)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四) 暴食障碍
(五) 其他躯体疾病
三、 联合用药
四、 精神病性症状
五、 兴奋剂的使用与滥用
六、 托莫西汀
七、 胍法辛
八、 其他速效药
参考文献
第九章难治性障碍的增效策略
一、 抑郁治疗的增效策略
(一) 锂盐抗抑郁药的联合
(二) 甲状腺素补充剂抗抑郁药的联合
(三) 雌激素、DHEA和睾酮与抗抑郁药联合
(四) 多巴胺激动剂抗抑郁药的联合
(五) 单胺前体抗抑郁药的联合
(六) SSRI的联合
(七) 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的联合
(八) 其他TCA的联合
二、 双相障碍的增效/联合策略
(一) 两种及以上心境稳定剂的联合
(二) 心境稳定剂抗精神病药的联合
(三) 心境稳定剂抗抑郁药的联合
(四) 心境稳定剂与Omega3脂肪酸的联合
三、 精神分裂症的增效策略
(一) 两种抗精神病药的联合
(二) 抗抑郁药和抗精神病药的联合
(三) 心境稳定剂和抗精神病药的联合
(四) 其他增效策略
参考文献
第十章急诊室治疗
一、 激越和暴力
二、 抑郁和自杀
三、 急性精神病性发作
(一) 混合精神病性特征
(二) 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样障碍和躁狂性精神病性症状
(三) 谵妄
四、 重度焦虑
五、 木僵和紧张症
六、 急诊室转介
参考文献
第十一章物质使用障碍的药物治疗
一、 药物检测
二、 兴奋剂
三、 阿片类物质
(一) 脱毒
(二) 维持治疗
四、 镇静剂和催眠药
五、 苯二氮类
六、 酒精
(一) 脱毒
(二) 维持治疗
七、 尼古丁
八、 大麻
九、 致幻剂
十、 苯环利定
参考文献
第十二章特定情境下的药物治疗
一、 怀孕
二、 儿童精神活性药物
(一) 兴奋剂
(二) 抗精神病药
(三) 抗抑郁药
(四) 心境稳定剂
(五) 抗焦虑药
三、 老年精神活性药物
(一) 抗抑郁药
(二) 催眠药和抗焦虑药
(三) 心境稳定剂
(四) 抗精神病药
(五) 痴呆的药物治疗
(六) 激越的药物治疗
四、 智力障碍
五、 躯体疾病
(一) 来自于躯体疾病的精神障碍
(二) 与非精神活性药物有关的精神障碍
(三) 被躯体疾病复杂化的精神障碍
六、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