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绪论
第1章 木材的来源、生成和分类
1.1 树木的分类与命名
1.1.1 树木的分类
1.1.2 植物的命名
1.1.3 木材的命名
1.2 木材的来源
1.2.1 商品材的特征和来源
1.2.2 商品材分类
1.3 树木的生长与木材的形成
1.3.1 树木的组成
1.3.2 树干的生长和发育
1.4 树干的构造
1.4.1 树皮
1.4.2 形成层
1.4.3 木质部
1.4.4 髓
第2章 木材的宏观构造
2.1 木材宏观构造特征的意义
2.1.1 木材的细胞和组织
2.1.2 木材的三切面
2.2 木材的主要宏观特征
2.2.1 心材、边材
2.2.2 生长轮(年轮)
2.2.3 早材和晚材
2.2.4 木射线
2.2.5 管孔
2.2.6 轴向薄壁组织
2.2.7 胞间道
2.3 木材的次要宏观特征
2.3.1 颜色和光泽
2.3.2 气味和滋味
2.3.3 纹理、结构和花纹
2.3.4 材表特征
2.3.5 重量、硬度
2.3.6 髓斑
2.3.7 其他特征
2.4 树皮的宏观构造特征
2.4.1 外树皮
2.4.2 内树皮
2.4.3 树皮的厚度
2.4.4 树皮的气味和滋味
2.4.5 其他附属结构和特征
第3章 木材的显微构造
3.1 木材细胞壁结构
3.1.1 木材细胞壁的物质构成
3.1.2 木材细胞壁的结构
3.1.3 木材细胞壁上的结构特征
3.2 针叶材的显微构造
3.2.1 轴向管胞
3.2.2 木射线
3.2.3 轴向薄壁组织
3.2.4 树脂道
3.2.5 针叶树材中的内含物
3.3 阔叶树材的显微构造
3.3.1 导管
3.3.2 木纤维
3.3.3 轴向薄壁组织
3.3.4 木射线
3.3.5 阔叶材的管胞
3.3.6 树胶道
3.3.7 阔叶材的其他特殊构造
3.4 树皮的显微构造
3.4.1 树皮中的细胞类型
3.4.2 树皮组成
第4章 木材的性质和缺陷
4.1 木材的化学性质
4.1.1 木材的化学组成
4.1.2 木材的纤维素
4.1.3 半纤维素
4.1.4 木质素
4.1.5 木材的抽提物
4.2 木材的物理性质
4.2.1 木材中的水分
4.2.2 木材的密度
4.2.3 木材的电学性质
4.2.4 木材的导热性质
4.2.5 木材的声学特性
4.2.6 木材的光学特性
4.3 木材的力学性质
4.3.1 抗压强度
4.3.2 抗拉强度
4.3.3 抗剪强度
4.3.4 抗弯强度
4.3.5 木材的硬度和耐磨性
4.3.6 握钉力
4.3.7 抗劈力
4.3.8 影响木材力学性质的主要因素
4.4 木材的环境学特性
4.4.1 木材的视觉特性
4.4.2 木材的触觉特性
4.4.3 木材的调湿特性
4.4.4 木材的空间声学性质
4.4.5 木材的生物调节特性
4.5 木材的缺陷
4.5.1 木材缺陷的成因和相对性
4.5.2 木材缺陷的分类
4.5.3 木材天然缺陷(生长缺陷)
4.5.4 生物危害缺陷
4.5.5 干燥和机械加工缺陷
第5章 竹材的构造及识别
5.1 竹类植物的分类及地理分布
5.1.1 竹类植物的植物学分类地位
5.1.2 竹类植物的种类
5.1.3 竹类植物的地理分布
5.2 竹材的生物学特性与解剖构造
5.2.1 竹类植物的形态
5.2.2 竹类植物的生长与繁育
5.3 竹材的解剖构造
5.3.1 竹壁的构造
5.3.2 竹壁的解剖构造
5.3.3 竹材与木材的构造差异
5.4 竹材的性质
5.4.1 竹材的结构特性
5.4.2 竹材的物理性质
5.4.3 竹材的化学性质
5.4.4 竹材的力学性质
第6章 木材鉴定的方法和应用
6.1 木材鉴定的方法
6.1.1 木材鉴定的原则与步骤
6.1.2 木材鉴定的方法
6.2 木材鉴定的工具
6.2.1 解剖工具或设备
6.2.2 检索工具
6.2.3 判定工具
6.2.4 木材鉴定的注意事项
第7章 常见木材的识别与鉴定
7.1 常见国产材的识别
7.1.1 针叶材
7.1.2 阔叶材
7.2 常见进口材的识别
7.2.1 针叶材
7.2.2 阔叶材
第8章 珍贵木材的识别与鉴定
8.1 常见珍贵木材的识别
8.1.1 国产材
8.1.2 进口材
8.2 红木和阴沉木
8.2.1 红木
8.2.2 阴沉木(乌木)
第9章 涉案木材样本的提取与送检
9.1 木材样本的作用与价值
9.2 木材样本的提取
9.3 木材样本的送检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国家林业局公安部关于森林和陆生野生动物刑事案件管辖及立案标准
附录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
附录三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
附录四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附录Ⅱ和附录Ⅲ
附录五 主要用材树种的木材检索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