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基本概念
1.2 生活垃圾堆场的识别
1.2.1 外部特征
1.2.2 内在特征
1.3 非正规生活垃圾堆放场的危害
1.3.1 填埋气污染与安全隐患
1.3.2 渗滤液污染地下和地表水系
1.3.3 土壤污染
1.3.4 填埋场土地利用与景观问题
1.3.5 传播疾病
1.3.6 坍塌和滑坡
1.4 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管理
1.4.1 国外情况
1.4.2 国内情况
1.5 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技术
1.5.1 排查对象和范围
1.5.2 排查内容和要求
1.5.3 整治技术
2 场地调查和风险评估
2.1 场地调查
2.1.1 第一阶段调查
2.1.2 第二阶段调查
2.1.3 初级场地概念模型的建立
2.2 风险评估
2.2.1 垃圾堆体风险评估
2.2.2 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风险评估
3 垃圾堆放点修复技术选择
3.1 垃圾堆体的修复
3.1.1 原位好氧修复技术
3.1.2 就地封场技术
3.1.3 原地筛分处置技术
3.1.4 整体搬迁治理
3.2 污染土壤修复
3.2.1 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污染土壤类型
3.2.2 土壤修复技术介绍
3.2.3 固化/稳定化技术
3.2.4 阻隔技术
3.2.5 化学氧化技术
3.3 污染地下水修复
3.3.1 技术适用条件及过程监测
3.3.2 优化措施
3.3.3 技术优缺点
4 就地封场修复技术
4.1 概述
4.2 覆盖系统
4.2.1 防渗材料选择
4.2.2 覆盖系统设计
4.3 地下水污染控制工程
4.3.1 总体原则
4.3.2 垂直防渗系统
4.4 填埋气体导排收集、处理与利用工程
4.5 渗滤液收集处理
4.5.1 总体原则
4.5.2 渗滤液收集系统
4.6 防洪与地表径流导排
4.7 垃圾堆体绿化
4.7.1 生态恢复过程
4.7.2 实施过程
4.8 环境监测
4.9 堆放点封场后维护
5 原位好氧修复技术
5.1 概述
5.1.1 非正规填埋场/堆放点中垃圾的降解过程
5.1.2 原位好氧修复技术强化垃圾的降解稳定
5.2 主要影响因素
5.2.1 垃圾的组成和含量
5.2.2 含水量
5.2.3 氧气含量
5.2.4 通风压力
5.3 好氧修复系统
5.3.1 系统组成
5.3.2 实施步骤
5.3.3 治理目标
5.3.4 治理工期
5.3.5 治理费用估算
5.4 武汉市金口垃圾填埋场应用实例
5.4.1 概况
5.4.2 填埋场场地调查
5.4.3 填埋场治理方案和效果
6 异位开采和分质资源化技术
6.1 概述
6.1.1 填埋场开采
6.1.2 开采方案
6.2 开采过程
6.2.1 前处理工艺
6.2.2 开采
6.2.3 分选系统
6.2.4 开采过程对环境影响分析及安全控制措施
6.3 矿化垃圾的利用
6.3.1 矿化垃圾的概念
6.3.2 矿化垃圾的形成过程
6.3.3 矿化垃圾的综合利用
6.3.4 矿化垃圾反应床处理垃圾渗滤液实证
7 环境管理和修复验收
7.1 环境管理计划
7.1.1 大气环境污染的控制
7.1.2 地表水环境污染
7.1.3 固体废物
7.1.4 环境管理计划的实施
7.2 环境监测和监理
7.2.1 前期准备
7.2.2 监理过程
7.2.3 非正规填埋场修复后的环境与安全监测
7.3 修复工程验收
7.3.1 文件审核
7.3.2 现场勘察
7.3.3 采样布点方案制定
7.3.4 修复效果评价
7.3.5 编制验收报告
7.3.6 施工验收及要求
8 修复后场地的再利用开发
8.1 概述
8.2 场地再利用方式
8.2.1 农林类(E2)模式
8.2.2 绿地类(G)模式
8.2.3 商业服务设施类(B)模式
8.2.4 工业用地类(M)模式
8.3 影响因素
8.3.1 非区域因素
8.3.2 区域因素
8.4 应用实例
8.4.1 美国
8.4.2 韩国兰芝岛填埋场
8.4.3 中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