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 001
甲 门径篇
第一章 名义 / 003
一、国学的兴起与消亡 / 003
二、国学复兴的意义 / 011
第二章 材料 / 019
一、文献及其保存 / 019
二、文献的整理 / 022
三、文献之学 / 026
第三章 方法 / 037
一、由资料到系统性思维 / 037
二、由方法到方法意识 / 045
第四章 语言 / 058
一、音的演变 / 058
二、词的特点 / 060
三、句的形态 / 065
四、语言与思维 / 071
第五章 文字 / 075
一、真正的文字 / 075
二、表意的体系 / 079
三、构造的原理 / 082
四、发明的历程 / 086
五、思想的历史 / 089
第六章 训诂 / 094
一、因言以明道 / 096
二、语言的分析 / 098
三、理解的迷失 / 103
四、反省的路途 / 108
第七章 经 / 114
一、经典化 / 114
二、圣典崇拜 / 116
三、经学历史 / 120
四、传经体制 / 125
五、经典不死 / 130
第八章 史 / 134
一、文字的书写 / 135
二、史官的传统 / 137
三、个人的著述 / 143
四、官史的发展 / 147
五、民史的现象 / 151
第九章 子 / 155
一、子学之变 / 155
二、先秦诸子 / 157
三、诸子之衰 / 161
四、研究诸子 / 164
五、解释历史 / 168
六、开放阅读 / 176
第十章 集 / 180
一、文集之兴 / 180
二、总集 / 184
三、别集 / 188
四、全集 / 193
五、丛书 / 196
第十一章 儒 / 198
一、儒家的起源 / 198
二、孔子的身份 / 200
三、儒学的分化 / 204
四、经生、文士与文吏 / 206
五、道学、经世与宗教 / 210
六、儒家型社会 / 215
第十二章 道 / 222
一、道教的来历 / 222
二、道教的性质 / 232
三、道教的研究 / 242
四、道教的资料 / 246
第十三章 佛 / 252
一、中国的和世界的佛教 / 252
二、佛教的理论 / 256
三、佛教的历史 / 261
四、佛教的资料 / 267
五、佛教之研究 / 270
第十四章 余论 / 276
一 / 276
二 / 281
三 / 283
乙 登堂篇
国学之书目:胡适与梁启超 / 293
康有为先生的国学 / 299
一、口说 / 299
二、道教 / 302
三、佛教 / 305
四、西学 / 312
五、史地 / 316
六、天文 / 323
七、乐律 / 328
八、余论 / 332
章太炎先生的国学 / 336
马一浮先生的国学 / 349
一、马一浮的六艺之学 / 349
二、马一浮学术之特点 / 351
三、马一浮援佛论儒之风格 / 358
四、马氏国学的宗儒旨趣 / 365
清华国学院传奇 / 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