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哲学中国哲学神仙道家:淮南子

神仙道家:淮南子

神仙道家:淮南子

定 价:¥68.00

作 者: 吕凯 著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丛编项: 中国历代经典宝库·第三辑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10875496 出版时间: 2019-03-01 包装: 精装
开本: 32 页数: 440 字数:  

内容简介

  《淮南子》以道家为旨趣,杂以儒家、法家、阴阳家、兵家思想精华,是一部博古通今的书。天地阴阳,四时五行,天理人事,用兵制胜,寓言讽世,人世间治乱之道等等,内容非常广泛。论及淡泊无为、蹈虚守静和出入守常,能体现道家无为而治思想,而寓言讽世,亦很有趣味。

作者简介

  吕凯:1936年生,政治大学毕业,文学博士。曾任政治大学中文研究所教授兼所长,现已退休。著有《郑玄之谶纬学》、《汤显祖南柯记考述》。

图书目录

【导读】 一部博古通今的书
上篇 淮南王的身世和著作

第一章 淮南王的身世

一、淮南王的父亲是私生子
二、刘长初封为淮南王
三、刘长为母亲报仇
四、刘长由骄横而谋反
五、刘长的罪状
六、孝文帝对刘长的宽容
七、刘长之死
八、刘安兄弟的封侯
九、感伤的民歌
十、刘安兄弟的封王
十一、七国之乱淮南王刘安幸得保全
十二、淮南王刘安的好恶和积恨
十三、武安侯对刘安的怂恿
十四、彗星出现和谄谀之士的蛊惑
十五、刘安与汉廷的间谍战
十六、雷被事件与淮南王的谋反
十七、削地后的积极行动
十八、伍被的劝谏
十九、淮南王孙刘建的积怨和举发
二十、淮南王和伍被的再度讨论
二十一、伍被的计划和方法
二十二、反迹败露与伏法
二十三、汉廷对淮南王的判决
第二章 淮南王的著作
一、《淮南内》二十一篇
二、《淮南外》三十三篇
三、《淮南道训》二篇
四、《淮南王赋》八十二篇
五、《淮南王群臣赋》四十四篇
六、《淮南杂子星》十九篇
七、《枕中鸿宝苑秘书》
中篇 《淮南子》要略
一、《淮南子》著作目的和篇目
二、对原道的解释
三、对俶真的解释
四、对天文的解释
五、对地形的解释
六、对时则的解释
七、对览冥的解释
八、对精神的解释
九、对本经的解释
十、对主术的解释
十一、对缪称的解释
十二、对齐俗的解释
十三、对道应的解释
十四、对泛论的解释
十五、对诠言的解释
十六、对兵略的解释
十七、对说山、说林的解释
十八、对人间的解释
十九、对修务的解释
二十、对泰族的解释
二十一、论著书之意和《淮南鸿烈》二十篇的关系
二十二、读《淮南》二十篇可以逍遥放游于天下
二十三、周文王以仁易暴
二十四、儒家学说的产生
二十五、墨家学说的产生
二十六、管子学说的产生
二十七、晏子谏诤的产生
二十八、纵横长短之说的产生
二十九、刑名之书的产生
三十、商鞅之法的产生
三十一、刘氏《鸿烈》妙用无穷
下篇 《淮南子》精读
卷第一 原道训
一、道无形而用周
二、伏羲、神农以道致祥
三、道生万物而不有
四、冯夷得道而善御
五、不与物相争,而物不敢与之争
六、用道则成用术则败
七、得其道者可以治天下
八、万物皆能自适其性
九、本性不可改,习惯不可易
十、不以人为灭天然
十一、养精神弃智巧可达于无极
十二、守柔居后莫能与之争
十三、水有至德
十四、废知巧反大道可以治天下
十五、清静平淡可以称雄天下
十六、至德者的快乐
十七、守道者可得自然之乐
十八、内足于心始可外应于事
十九、天下有我,我有天下
二十、圣人处穷,不改其志
二十一、得道的人始终如一
二十二、养精神致和气安形体可以应合万物
卷第二 俶真训
一、梦时不知梦醒而知是梦
二、善保形神
三、道得一为贵
四、与时变化
五、万物由一,不可离本
六、必知一而可以通万方
七、仁义立而道德废
八、不失其精则神可以安
九、圣人和真人
十、儒墨列道而议
十一、返性于初游心于虚
十二、人性安静
十三、由末返本的困难
十四、一国同伐不可久生
十五、至德之世和失道之世的景象
十六、境遇所遭不能自免其身
卷第三 天文训
一、天地日月星辰的形成
二、人生之情上通于天
三、天有九野五星八风二十八宿
四、什么叫作九野
五、什么叫作五星
六、什么是二十八宿
七、什么是八风
八、什么是五官
九、什么是六府
卷第四 地形训
一、地形的范围
二、什么叫作九州岛岛
三、什么叫作九山
四、什么叫作九塞
五、什么叫作九薮(泽)
六、什么叫作八风
七、什么叫作六水
八、四海之内的大小山川
九、神泉与灵地
十、九州岛岛之外的八殥八泽
十一、八殥之外的八纮
十二、八纮之外有八极
十三、各方的产物
十四、各地生物养物的不同
十五、人民禽兽的生期
十六、万物生而异类
十七、四方中央之人
十八、五行相胜
十九、海外的三十六国
二十、河流的发源地
二十一、八风所生的神明
二十二、人的来源
二十三、羽族的来源
二十四、毛族的来源
二十五、鳞族的来源
二十六、介族的来源
二十七、五类杂种的来源
二十八、树木的来源
二十九、草类的来源
三十、浮生草类的来源
三十一、五方土气的形成和作用
卷第五 时则训
一、正月
二、二月
三、三月
四、四月
五、五月
六、六月
七、七月
八、八月
九、九月
十、十月
十一、十一月
十二、十二月
卷第六 览冥训
一、天罚不可逃
二、感天的故事
三、心和道同可以感天
四、心存于内色显于外
五、各有所感
六、阴阳交则万物生众事举
七、顺时行道不可相违
八、持自然之应者可成事
九、道与德如韦与革
十、燕雀不知凤凰
十一、以不御为御称为神御
十二、黄帝的治道
十三、虙戏氏的治道
卷第七 精神训
一、人为天地精
二、知精守本
三、人法天地而生
四、去嗜欲可以长生
五、知一则知众
六、圣人尊神而贵心
七、真人性合于道
八、同于自然变化的人明而不惑
九、尧以天下为重负而轻天下
十、禹细万物而轻天下
十一、郑壶子的齐死生
十二、子求的同变化
十三、至人无往不遂无至不通
十四、无为者不为物拘
十五、无累之人不以天下为贵
十六、明至人之论天下不足利
十七、能知至大至贵无往而不遂
十八、违阴阳迫性命终身可悲
十九、不原于本如决江河而不可阻
二十、违自然不可以终天年
二十一、至人得自然而不忧
二十二、不随物而动可去大患
二十三、知本去患釜底抽薪
卷第八 本经训
一、合道可以开盛世
二、不合道就会见灾殃
三、明性审符可以得道
四、仁义礼乐非通治之本
五、反初心可以不用仁义礼乐
六、修仁义礼乐则德迁而伪
七、大巧不可为
八、至人大盈若虚
九、瑶光为万物的粮食
十、无灾至和之世圣贤不能立功德
十一、尧使羿为民除害
十二、舜使禹治平洪水
十三、有圣贤之名必遭乱世之患
十四、取成迹则博学多闻而愈惑
十五、帝王霸君各有所法
十六、阴阳转化其原无穷
十七、四时合序各不相失
十八、六律可以治境内
十九、体得其宜可以服人心
二十、贵贱不失其体可以治天下
二十一、闭四关止五遁可以称真人
二十二、放逸产生五遁
二十三、放逸于木
二十四、放逸于水
二十五、放逸于土
二十六、放逸于金
二十七、放逸于火
二十八、明堂之制可免于放逸
二十九、有质乃可以饰文
三十、圣人之治
三十一、末世之治
三十二、上世君臣父子之情
三十三、晚世君臣父子之情
三十四、古代天子诸侯的责任
三十五、晚世天子诸侯的贪残
三十六、本立道行本伤道废
卷第九 主术训
一、自然为治的方法
二、神农治天下的方法
三、多事则事不治
四、圣人的治术
五、孙叔敖与熊宜辽
六、以不治为治
七、不治为治的例子
八、诚心不施不可以移风易俗
九、为治任诚不任术
十、得其宗者应物无穷
十一、垂拱而治胜于有为
十二、恩泽不同所报亦异
十三、德加于民则令行
十四、无恩而用民如无雨而求稼
十五、人君必须日月之明
十六、贤君用人之法
十七、人宜尽其才
十八、是非分别不在贵贱
十九、亲佞疏忠不可以保天下
二十、法之所禁不分贵贱
二十一、禁胜于身令行于民
卷第十 缪称训
一、治国如治心
二、诚而不欺可以得人
三、有认辨之能可以别善恶
四、善用物则物尽其用
五、得众人之力非为求报
六、以德服人不言而人服
七、人心自中而出非由外入
八、同实异事
九、得道而名利随之
十、美根本始足茂枝叶
十一、乐而为之必能超群
十二、赏罚宜则功立
十三、知微知著知名知实
十四、善恶毁誉非一时而成
十五、四时四用
十六、圣人可以制物而用之
卷第十一 齐俗训
一、道德可以救末世
二、礼义生伪慝之儒
三、不通物情不能与言化
四、明者通于理
五、适性者安违性者危
六、万物齐一各有所长
七、不分贤愚上下各适其用
八、性芜秽不清者堁(kè)蒙蔽
九、得性者不惑
十、气和神清可以致正
十一、一为天下之至贵
十二、礼俗不同所致则一
十三、入境随俗则天下可行
十四、礼与仁用宜则天下治
十五、悲哀合情性则诽誉不生
十六、侈奢宜合度
十七、礼烦乐淫是以圣人不用礼乐
十八、用一法而反众俗则不通
十九、合道则视听言行真
二十、得道者可以全事
二十一、当时者贵已用则贱
二十二、圣人因应时变而行恰当的措施
二十三、不法成法而法所以为法
二十四、可贵者不可以随观听形
二十五、仿其貌者不得其神
二十六、失其神得其貌不能治天下
二十七、识慧小者不可以论至道
二十八、所为虽异得道则一
二十九、法多而道同
三十、得中理者不伤器
三十一、不传的才是精意
三十二、是非不曲于一隅
三十三、一件事情两种看法
三十四、看法不同结果相异
三十五、事本于一而自窥致异
三十六、不通于道终身不定
三十七、人尽其才事得其宜
三十八、治世用常而不用变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