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博士后文库》序言
序言
前言
第1章 对露水的认知 1
1.1 露水和吐水 1
1.1.1 露水 1
1.1.2 吐水 2
1.1.3 露水与吐水的异同 3
1.2 露水的影响因素 4
1.2.1 温度 5
1.2.2 相对湿度 6
1.2.3 风速 7
1.2.4 间接影响因素 8
1.3 露水的表征 9
1.4 露水的应用 10
1.4.1 饮用水 11
1.4.2 作物吸收利用 11
1.5 露水的生态意义 12
1.5.1 沙漠生态系统 13
1.5.2 森林生态系统 13
1.5.3 草原生态系统 15
1.5.4 农田生态系统 15
1.5.5 城市生态系统 17
第2章 露水的收集 18
2.1 露水收集器的类型 18
2.1.1 小型露水收集器 19
2.1.2 大型露水收集器 24
2.2 露水收集器的设计 26
2.3 野外收集露水 31
第3章 露水的监测方法 34
3.1 直接监测法 34
3.1.1 布片监测器 35
3.1.2 杨木棒监测器 35
3.1.3 雾露监测筒 36
3.1.4 微型测渗计 36
3.1.5 露水收集板 37
3.1.6 智能化土壤水分快速测试仪 37
3.2 间接模型法 38
第4章 湿地生态系统露水研究 41
4.1 研究区概况 41
4.1.1 地理位置与范围 42
4.1.2 气象气候特征 42
4.1.3 土壤与植被类型 43
4.2 湿地露水监测方法 45
4.2.1 湿地露水监测器 46
4.2.2 湿地露水凝结时间节点 50
4.2.3 湿地露水监测过程 51
4.3 湿地露水强度与露水量 53
4.3.1 湿地露水强度与露水量年际变化 53
4.3.2 湿地露水强度与露水量垂直变化 55
4.4 气候变化对湿地露水凝结的影响 57
4.4.1 湿地露水凝结影响因子 57
4.4.2 湿地露水强度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62
4.4.3 气候变化对湿地露水疑结影响的预测 64
4.5 湿地露水的化学组成 66
4.5.1 pH 66
4.5.2 金属元素 67
4.5.3 湿地露水化学成分源解析 69
第5章 农田生态系统露水研究 71
5.1 农田生态系统露水的监测与计算方法 71
5.1.1 农田生态系统露水监测器与观测方法 71
5.1.2 旱田露水计算方法 73
5.2 农田生态系统露水强度与露水量 74
5.2.1 农田生态系统露水强度与露水量年际变化 75
5.2.2 农田生态系统露水强度与露水量垂直变化 77
5.2.3 作物密度对露水凝结的影响 79
5.3 农田生态系统露水的化学组成 80
5.3.1 pH 80
5.3.2 有效态氮磷 81
第6章 城市生态系统露水研究 86
6.1 城市生态系统露水监测与计算方法 87
6.1.1 城市生态系统露水监测器与观测方法 87
6.1.2 城市生态系统露水计算方法 88
6.2 城市生态系统露水强度与露水量 89
6.2.1 露水强度 90
6.2.2 露水量 93
6.3 气候变化对城市生态系统露水凝结的影响 94
6.3.1 城市生态系统露水凝结影响因子 94
6.3.2 城市生态系统露水强度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95
6.3.3 气候变化对城市生态系统露水凝结影响的预测 98
6.4 城市生态系统露水化学组分 102
6.4.1 城市生态系统露水的收集与水质分析 103
6.4.2 pH、电导率和总溶解固体 104
6.4.3 离子浓度 106
6.4.4 颗粒物 110
第7章 土地利用变化对露水凝结的影响 113
7.1 三江平原开发过程 113
7.2 三江平原开垦对露水凝结的影响 116
7.2.1 露日 117
7.2.2 露水强度 117
7.2.3 露水量 120
7.2.4 露水水质 122
7.2.5 叶片水水汽来源 123
7.3 不同生态系统的露水量 129
第8章 雾霾对露水凝结的影响 133
8.1 雾霾与露水 134
8.1.1 雾与霾的特征 134
8.1.2 雾霾的发生条件 136
8.1.3 雾霾与露水的转化 137
8.2 研究区雾霾事件与露水样品采集 137
8.2.1 研究区雾霾事件 137
8.2.2 雾霾分类标准及露水样品采集 138
8.3 雾霾对露水凝结频次的影响 139
8.4 雾霾对露水凝结节点与强度的影响 139
8.5 雾霾对露水水质的影响 141
8.5.1 pH、总溶解固体和电导率 142
8.5.2 颗粒物粒径 143
8.5.3 水溶性离子 146
8.6 一次雾霾事件露水凝结过程 155
8.6.1 露水强度 156
8.6.2 影响因子 157
8.6.3 水溶性离子 158
8.6.4 颗粒物去除率 159
参考文献 161
编后记 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