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给修斯的一封信
埃及也被称为“蜜思尔”丨尼罗河的馈赠
埃及在哪儿?︱亚非欧交汇处的沙漠与海洋之歌 004
埃及的象征︱国旗、国徽、国歌、雄鹰和莲花 009
埃及人说什么?︱埃及语、阿拉伯语和埃及方言 015
语言课︱修斯的阿拉伯语时间Ⅰ 018
埃及行政区划︱迥然不同的八大经济区 020
埃及与世界︱中国的好朋友 033
了解埃及历史丨7000 年的历史积淀
上下埃及的统一︱美尼斯成为埃及“始皇帝” 038
时间之谜︱古埃及人创造的奇迹 042
失落的都城︱法老的遗憾 049
法老的国度︱不可不提的法老 052
众神之地︱数不清逛不完的神庙 062
马其顿希腊人和罗马人统治时期︱“压力山大”的“埃及艳后” 067
穆斯林打败罗马人︱埃及成为阿拉伯国家 073
近现代埃及︱革命与希望 077
人类文明之母丨方方面面“埃及学”
破解古埃及文明的奥秘︱象形文字和纸莎草纸 088
阿拉伯世界的传媒大国︱埃及的影视剧和歌剧 094
埃及咖啡馆︱文学巨擘马哈福兹的灵感来源 098
尼罗河上歌舞升平︱埃及的舞蹈和音乐 102
语言课︱修斯的阿拉伯语时间Ⅱ 106
绚烂夺目的多元艺术︱建筑、壁画和其他 108
假如生活在埃及丨“周五是休息日?”
埃及人的穿着︱长袍和花头巾 116
简单而丰富的美食︱埃及人视若生命的大饼 119
幸福的蜜思尔人︱甜点无处不在 128
多种多样的国民运动︱足球、游泳、高尔夫球样样行 132
工作和休息︱埃及的节假日 135
语言课︱修斯的阿拉伯语时间Ⅲ 141
在埃及如何出行?︱亲民的公共交通系统 143
埃及的教育体系丨漫漫求学路
大学前的学习之路︱基础教育 152
埃及的高等教育︱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 154
特殊教育体系︱爱兹哈尔大学 157
附录丨在埃及旅行的重要联络方式和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