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约30万字,时间跨度自1946年至2018年,主要讲述1958年以来作者在北京曲艺团、中国戏曲学院音乐系和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的学习和工作的经历,以及退休后的生活,其中穿插了作者与研究中国说唱艺术的加拿大和美国的知名学者石清照、白素贞的交往。作者从个体的角度,记录了其所亲历的北京曲艺团从民营到国营的变迁,留下了吴长宝、高玉声、许吉星、王敬葛、魏喜奎、韩德福、高元钧、良小楼、孙书筠等前辈曲艺艺人的音容、笑貌,从一个侧面见证了北京曲艺的的兴盛和衰落,鲜活地展现了那一段历史的细节。作者记述了在中国戏曲学院音乐系的学习经历,满怀深情地回忆了当年的同学及师友,特别是令人肃然起敬的前辈学者傅雪漪。作者参与了戏曲曲艺界重大项目、也是国家重点项目《中国戏曲志》《中国曲艺志》的编审,以个人的视角和亲历者的感受,记录了自己中的《中国戏曲志》的灵魂人物、主编张庚,副主编余从,以及时称“四条汉子”的薛若琳、周育德、汪效倚、刘文峰和其他的同事,分享了其中的甘苦和得失。 作者与美国、加拿大学者的交往,具体而生动,可管窥中国传统曲艺在北美的接受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