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春秋时《易经》问世以来,中国即以乾坤二仪辨天下。戦国时,《系辞》又称:“乾坤为易之门耶”。其后,虽有老子《道德经》,庄子《南华经》都曾提到过“无极”一词,但无专以“无极”论天下的。唐,佛学东渐,入中华后,亦无人以无极论佛理。魏晋玄学虽有有无之争,惜与无极擦肩而过。宋明理学,陈抟,周敦颐提及了“无极而太极”,却心有他骛,一带而过,专论太极而未论无极。明清时期,王夫之见到了“乾坤共建”和“道在器中”,亦未能悟到“无极”的“实相与虚相”共存,互化。直到2009年,作者从评说周敦颐“太极图说”而悟到了“无极态”,然后,创立了“无极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