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总序/i
前言/vii
摘要/xi
第一章 2035年世界工程科技发展展望/1
第一节 世界科技计划布局与科技创新特点/2
第二节 工程科技国际先进水平与前沿问题/13
第三节 2035年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预测分析/53
第四节 2035年世界工程科技发展与应用愿景/57
第二章 2035年的中国—愿景与需求/83
第一节 2035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预测/84
第二节 2035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愿景/95
第三节 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及其对工程科技的需求/101
第三章 工程科技技术预见与发展能力分析/116
第一节 面向2035年的工程科技技术预见/117
第二节 关键技术选择/128
第三节 中国工程科技发展能力分析/143
第四章 中国工程科技发展的总体战略构想/156
第一节 发展思路/157
第二节 面向2035年的工程科技发展构架/158
第三节 战略目标/161
第四节 总体发展路线图/168
第五章 工程科技重点任务与发展路径/173
第一节 能源资源领域/174
第二节 环境生态领域/183
第三节 信息与电子领域/189
第四节 先进材料领域/199
第五节 装备制造领域/202
第六节 流程制造领域/214
第七节 城镇化与基础设施领域/219
第八节 交通运输领域/225
第九节 空间海洋领域/233
第十节 现代农业领域/248
第十一节 医药卫生领域/254
第十二节 公共安全领域/261
第六章 工程科技发展中的基础研究方向建议/266
第一节 基础研究方向选择准则/267
第二节 工程科技各领域需优先支持的基础研究方向建议/268
第七章 重大工程建议/295
一、西部煤炭绿色开发转化工程/297
二、可再生能源多能互补分布式系统工程/298
三、区域和流域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工程/299
四、天气与气候无缝隙预报及灾害风险防控工程/300
五、高性能计算工程/301
六、光电子与光网络工程/301
七、新一代信息产业用关键材料工程/302
八、绿色能源关键材料工程/303
九、绿色智能船舶工程/303
十、绿色智能汽车工程/304
十一、流程工业循环经济及工业生态链示范工程/304
十二、流程工业智能化示范工程/305
十三、轻纺产业绿色制造工程/306
十四、国家智能水网工程/307
十五、海量城市大数据实时多源空间集成与城市计算工程/307
十六、空基卫星发射系统工程/308
十七、先进轨道交通原始创新试验场工程/309
十八、国家空、天、地、海物联网工程/309
十九、全球海洋信息精准服务工程/310
二十、绿色生物种业工程/311
二十一、智慧农业工程/312
二十二、新药发现、中药现代化与制药工程/312
二十三、智慧健康工程/313
二十四、全方位立体化的公共安全保障工程/314
第八章 重大工程科技项目建议/315
一、能源互联网/317
二、深部大富矿找矿勘查与开采/317
三、页岩油“地下炼厂”/318
四、重点工业行业主要污染物全过程控制技术与装备/319
五、生态修复与生态安全保障/320
六、先进集成电路/320
七、新型网络体系结构/321
八、先进结构材料/322
九、新型功能材料/323
十、基础制造工艺智能化绿色化提升/323
十一、航空航天、医疗等高端领域增材制造提升/324
十二、流程工业资源能源高效利用/326
十三、流程工业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协同优化/326
十四、轻纺产业智能制造/326
十五、极端恶劣环境下巨型复杂土木水利工程/327
十六、城乡建成环境综合优化/328
十七、超声速运输机/328
十八、智能交通及其装备2.0/329
十九、可重复天地往返航天运输系统/330
二十、蓝色资源开发和利用/330
二十一、作物绿色、高效、安全生产/331
二十二、畜禽健康养殖/332
二十三、人体微生态与健康/333
二十四、智能化医疗与大数据/333
二十五、公共安全韧性城市关键技术体系与韧性保障平台/334
二十六、多圈层耦合、多领域融合、跨地域协作的公共安全大型综合模拟平台/335
第九章 政策措施建议/336
一、强化工程科技中长期战略的引领作用,加强综合交叉领域的体系谋划以及战略必争领域的持续攻关/337
二、坚持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并重,促进绿色低碳与健康发展工程科技的广泛应用/339
三、优化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发展的协同创新,加强需求导向的基础研究,强化新技术研发中的企业主体作用/340
四、加强科技创新战略的综合施策,提高创新生态治理能力,营造全社会创新文化环境/342
参考文献/345
关键词索引/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