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是中华民族璀璨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上有十三个王朝在西安建都,作为帝都和王畿有千年之久。数千年间,曾有无数壮丽宫阙和大批的优美园林诞生于此,周之灵沼,秦之阿房,汉建章宫,上林苑,唐兴庆宫、华清宫和曲江池都是历史上著名的宫苑。除了帝王宫苑外,这里还出现了许多杰出的私家园林和寺庙园林,相关的文化遗产异常厚重。然而,“秋风吹渭水,落叶下长安”,经历千年的风雨沧桑,这些历史上的宫阙园林,绝大多数已经化为遗址,成为陈迹,甚至消失无存。后人只能遗憾地通过历史上流传下来的诗词文赋,去感受其建筑的风姿,遐想其景观的神韵。历史上的宫殿名园,多为帝王所建,为权贵所有,但其中依然凝结着人民大众的高超智慧,体现着中华民族杰出的建筑艺术和独特的东方美学视角。如果深入一点说,园林与城市、宫殿一样,都是一种古代文明的形态。人类社会只有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有了发达的经济实力,有了一定的技术能力,有了较高的艺术追求,才会产生人造的自然景观——园林。而像上林苑那种巨大的宫苑,它的规划建设和管理运营,更是需要国家的雄厚实力来支撑,还需要一大批专门人才的参与,拥有对相关科学技术的掌控。所以,园林也是一种文明的标志,只要发现某一区域诞生了这种大型园林,便可以由此大致推断该区域文明发达的程度。追寻这些渐行渐远的古代园苑踪迹,试图勾勒它们朦胧的轮廓,填补它们淡淡的色彩,对于今人来说,当然不仅仅是一种神游怀旧,也不是为了重建复原,而是想把隔绝古今的毛琉璃擦亮一点,可以更明晰、更深透地窥视那些遥远的历史画卷,认识已逝的古代社会。今日传统的中国园林,是从古代中国园林中走出来的,对于古代园林有所传承,有所创新,当然亦有所失。我们研究古代园林,也可从中汲取前人的智慧,寻求园林艺术的灵感。研究古代园林,继承传统,古为今用,促进园林事业的繁荣和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要深入认识历史上这些园林,除了研读那些残章断简的记载外,还要寻找遗址,踏勘现场,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只有通过蛛丝马迹、雪爪鸿泥,探求更多的珍贵信息。这些工作虽然相当吃力,但也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说,考古学家对于园林遗址的研究技巧,比之单纯的建筑遗址,还有些陌生。这种情况的存在,当然也与现代社会对古代园林的认识和价值定位有关。《筑苑·渭水秋风》一书在陕西古代园林中,选择了周代灵囿与隋唐仙游寺以及唐代禁苑,介绍给读者,希望能引起读者的兴趣。中国古代园林之中,不唯有青山碧池,小桥流水,也常常包含许多古代文化遗物与历史胜迹,甚至,这些内容是古代园林重要的组成部分。名胜古迹中的古迹,就是一大类景观,诸如岳阳楼、孔子手植柏、苏小小墓等。至于园林中的名楼古树,碑石题刻,室内陈设的钟鼎文玩,字画书卷,祖传家具,老瓷古剑之类,更是数不胜数。没有人文内涵的景观,总是让人感到少了点什么,试想沈园若无陆游与唐婉,就不会那么吸引游客。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配合,两者相得益彰,这也是我国古代园林的一大特色。当然,园林法天象地,虽由人作,宛若天开,本身也属于一种人文景观。近年来,社会上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认知度日渐提高,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被提到了并列的高度。如何从古代的文化遗产中提炼其文化核心,寻找价值所在;如何突出文物价值,展示亮点与有效保护这些文物;如何将历史文物与园林景观结合,就成为现在和今后很长一段时期的重任。故本书有意识地推出一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文章,通过对文化遗产价值的再认识、核心文化内涵的再提炼、保护措施的逐步实施,深入探讨历史文化遗产内涵的深入发掘及古代文人对环境景观取舍的审美观,促进其转化为现代人们游览、学习和品味的对象。敬请各位读者阅读我们精选的文章,希望有更多的文物工作者融入古代园林研究工作,以丰富古代园林的内涵,增加古代园林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