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金针菇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一、金针菇的形态特征
二、金针菇的生长发育周期
三、金针菇的生长发育条件
(一)营养条件
(二)环境条件
第二章 金针菇常见栽培品种
一、金针菇品种类型与栽培季节
(一)品种类型
(二)栽培季节
二、金针菇栽培品种
(一)山东省常用品种
(二)四川省常用品种
(三)浙江省常用品种
(四)河北省常用品种
第三章 金针菇菌种生产技术
一、金针菇菌种分级与类型
(一)金针菇菌种分级
(二)金针菇菌种类型
二、生产菌种的培养基、容器和培养设备
(一)培养基
(二)容器
(三)培养设备
三、菌种生产中的无菌操作
(一)灭菌与消毒
(二)无菌操作技术
(三)接种工具与接种场所
四、金针菇母种制备
(一)菌种的分离
(二)母种常用培养基
(三)母种培养基制作
(四)母种培养基灭菌
(五)母种接种
(六)母种菌丝培养
五、金针菇原种制备
(一)原种培养基常用原料与配方
(二)原种培养基制作
(三)原种培养基容器与分装
(四)原种培养基灭菌
(五)原种接种
(六)原种菌丝培养
六、金针菇栽培种制备
(一)栽培种培养基的原料和配方
(二)栽培种培养基制作
(三)栽培种接种
(四)栽培种菌丝培养
七、菌种保藏与贮藏
(一)菌种保藏
(二)菌种贮藏
(三)菌种的贮藏时间
八、菌种质量控制与鉴别
(一)保证母种质量的关键技术
(二)保证原种质量的关键技术
(三)保证栽培种质量的关键技术
(四)菌种质量鉴别
(五)假、劣菌种
九、菌种标准化生产技术
(一)菌种生产关键技术
(二)标准化菌种厂的条件和设施
十、菌种购买
(一)优良栽培菌种的基本特征
(二)优质菌种的购买
(三)好种好用
十一、菌种退化的原因与防治方法
(一)菌种退化的原因
(二)防治菌种退化的方法
十二、菌种生产中的异常现象及防治措施
(一)母种接种后不萌发或发菌不良
(二)原种、栽培种的接种块萌发不正常
(三)原种、栽培种发菌不良
(四)灭菌失败的主要原因
(五)母种污染原因
(六)原种、栽培种污染原因
(七)污染菌种的处理措施
(八)避免接种操作污染的措施
第四章 金针菇栽培设施与设备
一、栽培设施
(一)对设施周围环境的要求
(二)设施建造
(三)设施消毒
二、栽培设备
(一)配料设备
(二)装料设备
(三)灭菌设备
(四)接种设备及工具
第五章 金针菇栽培原料与配制
一、栽培主料
(一)棉籽壳
(二)玉米芯
(三)木屑
(四)甘蔗渣
(五)废棉
(六)其他秸秆
二、栽培辅料
(一)天然有机物质
(二)化学物质
三、栽培料配制
(一)配制原则
(二)安全质量要求
(三)常用配方
(四)栽培料的含水量
第六章 金针菇栽培模式与关键技术
一、传统式季节性栽培模式
(一)菌袋制作
(二)菌袋培养
(三)出菇管理
二、四川黄金针菇套袋季节性栽培模式
(一)主栽品种及特性
(二)适宜栽培季节
(三)栽培设施
(四)培养料
(五)栽培技术要点
三、浙江白金针菇季节性栽培模式
(一)主栽品种及特性
(二)适宜栽培季节
(三)栽培设施
(四)培养料
(五)栽培技术要点
四、北方闲置冷库两头出菇栽培模式
(一)冷库改建
(二)培养料配制与灭菌接种
(三)发菌管理
(四)出菇管理
五、工厂化袋栽金针菇栽培模式
(一)企业选址
(二)企业布局
(三)主要栽培设备及设施
(四)栽培管理技术
(五)病虫害防控
(六)质量安全控制
(七)生产档案管理
第七章 金针菇采收与加工技术
一、采收与贮运
(一)采收
(二)金针菇质量标准、包装、运输
二、产品加工
(一)盐渍
(二)罐藏
(三)糖渍
(四)干制
(五)速冻
(六)休闲即食食品
第八章 金针菇病虫害防治技术
一、病虫害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措施
(一)病虫害发生特点
(二)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二、常见杂菌及病害防治
(一)绿霉
(二)青霉
(三)链孢霉
(四)根霉
(五)曲霉
(六)毛霉
(七)胡桃肉状菌
(八)酵母菌
(九)裂褶菌
(十)褐斑病
(十一)褐腐病
(十二)锈斑病
(十三)基腐病
(十四)棉腐病
三、常见害虫及虫害防治
(一)菇蚊类
(二)螨虫
(三)线虫
(四)蛞蝓
(五)跳虫
(六)老鼠
四、常用药剂与病虫控制器
(一)常用消毒剂
(二)常用杀菌剂
(三)常用杀虫剂
(四)病虫控制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