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匏野文集》二十卷,今存十卷,清张汝瑚着。张汝瑚,生卒年不详,字夏钟,号虚岩,福建晋江人。由府学生员中崇祯十五年(一六四二)举人,顺治十二年(一六五五)参加会试,中乙榜,历任山西清源知县、湖广安陆府通判。今集中《诰封淑人蒋母七袠寿序》作于康熙三十七年(一六九八),则其享年应在八十以上。汝湖平生嗜学,凡经史子集,靡不熟复玩味。“为文舂和大雅,泉中自王遵岩后,罕有其匹”(光绪《金门志》卷十)。着有《匏野初集》、《匏野二集》、《贤赏堂文集》,编有《明八大家文选》、《明十二名家文选》、《皇明四家集选》等。道光《晋江县志》卷四十五《人物志》、《典籍志》,光绪重刊《江夏县志,杂志》,光绪《金门志》卷十《宦绩》有传。张汝瑚为官清廉,颇有经济之才。据光绪重刊《山西通志》记载,张汝瑚在康熙五年(一六六六)至十一年(道光《晋江县志》载为“顺治初”,光绪《金门志》载为顺治乙未会试后不久)任清源知县,前后长达七年。在这七年期间,张汝瑚多有善政。比如,清源县赋役过重,且分摊严重不均,胥吏上下其手,百姓苦不堪言。张汝瑚上任后,稽查赋册,大力进行清查整顿,百姓得沾其惠。永济渠逶迤三十余里,年久淤塞,被当地权势之家掠为耕地,侵占达百余年。张汝瑚稽查地方志乘,请于上官,雇民力加以疏浚,使得荒地变成膏田。张汝瑚又颇留心地方文教事业,注重人文化成。在他上任之前,清源县已经连续多年没有人考中举人和进士。上任后,不仅创建了梗阳书院,而且增加了生员名额,礼遇士子,奖掖优隽,尊师重道,此后清源县科第不绝。张汝瑚赏识和奖掖的生员刘基振,在康熙十七年戊午科山西乡试中拔得头筹,督抚大加敬重,特赠予“两省循良一”、“三晋仪型”的匾额。《泉州文库》收录对象马有关泉州的专门着作和泉州籍人士(包括长期寓居泉州的著名人物)着作,地域范围马泉州一府七县,即晋江(包括现在的晋江市、石狮市、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南安、惠安(包括泉港区)、同安(包括金门县)、安溪、永春、德化。成书下限为一九四九年九月以前(个别选题酌情下延)。选题内容以文学艺术、历史、地理、哲学、政治、军事、科技、语言教育等文化典籍为主,以发掘珍本、孤本为重点,有全国性影响、学术价值高、富有原创性着作优先,兼及零散资料汇总。《泉州文库》每种着作尽量收集不同版本进行比较,选择其中年代较早、内容完整、校刻精的版本为工作底本,并与有关史籍、笔记、文集、丛书参校,文字择善而从。《泉州文库》尊重原着,作者原有注释与说明文字概予保留。后来增加者,则视其价值取舍。《泉州文库》凡底本讹误衍漏,增字以[]表示,正字以()表示,难辨或无法补正的缺脱文字以口表示,明显错字径直改正,均不作校记。《泉州文库》凡底本与其他版本文字差异,各有所长,取舍两难,或原文脱讹严重致点读困难,或史实明显错误者,正文仍从底本,而于篇末校勘记中说明。凡人名、地名、官名脱误者,均予改正,讹误而又查不到出处之人名、地名、官名及少数民族部落名同异译者,依原文不予改动。少数民族名称凡带有侮辱性的字样,除旧史中习见的泛称以外,均加引号以示区别,并于校记中说明。《泉州文库》标点符号执行一九九六年实施的国家《标点符号用法》。文库点校循新版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例,一般不使用破折号和省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