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序言
第一章 兴宁一家人
1.粤东璀璨明珠——兴宁
2.祖辈和父辈的故事
3.从手工制作帽子开始的童年
4.接受正规新式教育
5.兴宁第一中学往事
6.人生十字路口与“天降”考大学机遇
7.壮哉,兴宁升学团
第二章 大学五载 理论实践同丰
1.艰难的北上求学之旅
2.进入全国农业的最高学府
3.停而复办的北京农业大学农业机械系
4.卢沟桥农场的农耕实习锻炼
5.北京机械化农业学院成立
6.双桥农场的过渡时期
7.海南岛垦殖实习
8.重读一遍大学二年级
9.热心学生工作的团干部
第三章 留学苏联前后
1.入党
2.留苏预备部——出国前的准备
3.出国前回乡探亲
4.出国前的实践活动
5.难忘的留学生活
6.副博士论文
7.与鲁诺夫院士的友谊
第四章 回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任教
1.农业电气化系的新教员
2.带领学生上农业用电生产实习课
3.为养猪场安装自来水
4.农村对电气化需求多多
第五章 身处逆境 不忘科研
1.善对“文革”初期的“两派”内斗
2.下放河南信阳“五七”干校和博爱县农村锻炼
3.“北农机”整体搬迁到重庆西南农学院
4.学习研究半导体技术
5.组织到重庆长寿县电机厂蹲点
6.收获深情厚谊
第六章 进入学校领导层
1.学校北迁河北省邢台市
2.在通县农机修造厂搞技术改革
3.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回迁北京
4.首建农业电气自动化专业
5.坚持不转“户口”的学院副院长
6.国内第一所农业工程大学诞生
第七章 搭建中国农业工程学科的框架
1.农业工程学科的源起
2.推动一级学科更名为工学门类——农业工程
3.重塑农业工程学科体系
4.助力农业工程教学改革
5.加强学科平台建设
第八章 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1.用智慧关心国计民生
2.凭综合实力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3.担任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理事长
4.倾心扶持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专业分会
5.精心呵护《农业工程学报》
6.凝练学科发展方向
第九章 站在战略的高度
1.主持“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重大咨询项目研究
2.课题组成员集体考察山东省农业机械化
3.院士带队赴欧洲专题考察农业机械
4.在德国实地考察机收甜菜
5.广州研讨会聚合集体智慧
6.重大咨询项目圆满收官
7.创建“现代精细农业系统集成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8.申请农业部农业信息获取技术重点实验室
第十章 培育英才 桃李天下
1.第一个硕士研究生的故事
2.第一个博士研究生的故事
3.情系晚生
第十一章 大爱无疆 帮扶兄弟院校
1.出任浙江大学兼职院长
2.关心指导华南农业大学农业工程学科建设
3.内蒙古农业大学的特聘院士
4.对江苏大学的无私帮助
5.帮扶云南师范大学太阳能研究所
6.情洒“农工”都是爱
第十二章 影响力遍及四海
1.刻苦自学闯关英语
2.毛遂自荐出国任教
3.亚洲理工学院的中国教授
4.在国际组织中任职
5.执掌CIGR 2004国际农业工程大会
6.重访俄罗斯
7.参与组建海外华人农业、生物与食品工程师协会
8.助力联合国亚太农业工程与机械中心落户中国
9.张开双臂与世界相拥
第十三章 走在学科发展的最前沿
1.提出我国“精细农业”发展研究的第一人
2.推动物联网在农业领域的发展战略与应用研究
3.关注紫花苜蓿与奶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4.探索提高机械化挤奶效率的路径
5.因地制宜推广暗管改碱技术
6.推动精细农业向智慧农业演进发展
第十四章 坦荡的人生 和睦的家庭
1.精力旺盛堪比青壮年
2.能力是通过刻苦和勤奋得来的
3.夫唱妇随 琴瑟和谐
4.长女承继父业
5.平淡而美满的家庭生活
附录
附录1 汪懋华院士年表
附录2 国内外重要学术性任职与贡献
附录3 汪懋华1986-2010年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题录与2008年后主编出版的专著
附录4 汪懋华2011年至2017年7月应邀作学术报告题录
附录5 采访汪懋华院士的女儿汪宁教授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