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形态在历史演进和文化多元的交织影响下,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城市形态是社会结构的外在反映,今天的城市研究者往往更加关注城市形态背后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等领域的城市问题,这使得关于城市“美”的研究在当代城市形态的讨论中逐渐成为至关重要但又容易被忽略的问题。笔者认为,重新梳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城市美化运动能够为当下城市在形态美学方面的研究提供有裨益的补充。首先,本书以城市美化运动为切入点:从尽可能全面、客观的角度围绕城市美化运动所主张的城市形态及相关美学等问题展开讨论,避免将“美化”的含义庸俗化。本文分析对比了同时期我国的“城市美化运动”——南京规划,并进一步在城市化演进中说明“美化”在中国城市发展中的延续。其次,本文以“分形梳理”为手段:“分形梳理”作为城市形态的认知工具和组织工具,试图在不同时代城市美学的异质性中寻找内在的规律。在普遍意义的城市形态演进中,分析了古代传统城市到现代主义城市,再到后现代城市形态发展过程中的分形与美化。从城市形态美学的分析中可看出,传统城市的形态特征体现了分形城市的美学观点;现代主义城市过分强调功能主义规划,形成一套“去文化”的形式体系,这使城市形象陷入趋同的境地;而后现代主义将城市形态美学重新拉回到文化属性、历史属性、地域属性的差异性的价值中,但又在某些层面使城市景观呈现混乱。在这个过程中,笔者运用分形梳理的方式将不同时期城市形态在结构上清晰形象化,并在相互之间建立起对比和关联,以此映射出城市美化运动的城市形态美学的当代意义。最后,在今天“无序和碎片化”的城市景观中,以城市美化运动为基点的城市形态讨论将使传统和秩序的理性美学价值回归,再次成为城市形态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城市美化”的城市美学理念在当下重新被赋予意义,最终形成可能的对未来城市形态构建具有参考价值的城市模型:一个承上启下的城市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