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急剧增加和经济快速发展,对湿地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天然湿地日益减少,功能和效益下降;捕捞、狩猎、砍伐、采挖等过量获取湿地生物资源,造成湿地生物多样性丧失;湿地水资源过度开采利用,长期承泄工农业废水、生活污水,导致湿地水质恶化,严重危及湿地生物生存环境;森林过度砍伐,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江河湖泊泥沙淤积,使湿地资源遭受破坏,生态功能严重受损。为加强湿地保护和修复,2004年6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4]50号),明确要求采取建立湿地公园等多种形式加强保护。2016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6]89号)提出了全面保护湿地、推进退化湿地修复、通过建立湿地公园等方式加强对重要湿地保护的新要求。自2005年国家林业局批准建立第1个国家湿地公园试点以来,截至2016年年底,我国共建立国家湿地公园(试点)836处,其中通过验收正式授牌的国家湿地公园174处。建设国家湿地公园为全面保护湿地、扩大湿地保护面积、恢复退化湿地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国家湿地公园在湿地保护、修复、生态监测、科普宣教等方面还存在着管理水平不,高、缺乏技术规范等一系列问题,如何在加强国家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和监管的同时,制定具有规范性和普适性的技术指南十分必要。针对国家湿地公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为加强对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管理的指导,2015年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组织编写了《国家湿地公园宣教指南》《国家湿地公园湿地修复技术指南》《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监测技术指南》。《国家湿地公园湿地修复技术指南》包含八部分:第1部分阐述湿地修复技术指南的适用范围、原则及技术路线;第二部分介绍退化湿地生态调查与问题诊断;第三部分是修复目标;第四部分介绍修复场地分析;第五部分阐述修复方法选择;第六部分介绍各类湿地修复技术,包括水文和水环境修复、基底结构与土壤修复、植被恢复、生境恢复与改善;第七部分介绍修复监测、成效评估与管护;第八部分为附录,包括参考资料、术语和定义、资料性附录及各类型湿地修复案例,在附录案例部分对各类型湿地修复技术(包括河流湿地、湖泊湿地、库塘湿地、沼泽湿地、滨海湿地等)进行了介绍。由于国家湿地公园湿地修复涉及各类型湿地,其修复技术既有共性,也有其特殊性。因此本指南在内容设计上,既强调湿地修复的一般性规律和技术要求,也结合不同类型湿地修复的具体要求,以案例形式进行针对性分析和技术阐释。本指南与常规行业指南的条目式编写方式不完全相同,而是在明确修复原则、技术方法等内容的基础上,用大量国内外案例辅助阐明湿地公园湿地修复技术内容和方法,图文并茂,以期为湿地公园管理者、湿地修复工程规划设计人员等提供具有可操作的技术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