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踏上澳大利亚的第一天,我便知道这会是个难忘的旅程。这片土地实在美得“标致”:蓝天、白云、沙滩,海洋……一切我所能想象到的风景,仿佛都在这儿了。这片国土又有几分“与世隔绝”的意思——它孤零零地独占一整个大陆,除它以外,四周皆是海洋。美丽却独立,是我对它的初印象。那会儿我住在寄宿家庭,房东太太是英国裔。她同我说,刚来到这儿的时候,真觉得到了人间天堂。我对这话并不全信:毕竟完美只存在于想象。别等到靠近了心中的白月光,才发现其实美人嚼饭大声,卸妆眉淡。“天堂”一说,本就是空中楼阁。世上若真有这么个地方,且不需添加任何臆想——好些宗教信徒们都要作猢狲散了。在澳洲漂来漂去的六年里,我看见了各式各样的生活方式,也遇见了截然不同的信仰。在这片自由的土地,它们履行着自身的使命——即“存在”着,以自然的方式。当遇见“不同”的时候,虽不一定坦然接受,但真心尊重确是必须。说说在澳大利亚的中国人吧。在这片土地上,他们虽都是微小的个体(我也是其中一个),却坚韧如草种子,始终有着蓬勃的生命力。这一点令我动容:我从他们身上看到“力”,也看到“魄”;甚至有些人是带着孤注一掷的勇气,踏上了这片土地。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心中美好的向往;这向往给了他们力量。虽说树挪死,人挪活,但人与树有一点相同,那便是趋光。哪儿温暖亮堂,便往哪儿去;但凡瞥见更好的地方,总是心生向往,心有不甘。人常提到“无欲无求”,没了欲望,自也没了追求。濒死一刻,人尚会拼命挣扎;可见“无欲”是比死还乏力可怖的境况。我叹书中的张铁汉,他鲜活地反映着人之欲——性,食,财。作为移民群体的食物链底层,他自诩打了场漂亮的翻身仗:在白人社会挣到了钱,绿卡也归于囊中,虽然是以失去许多东西为代价。但得与失要如何去衡量呢?生活的有趣之处即在于,我们从未有一个统一的天平。一个人若是从未尝过盐的滋味,那么一粒盐在他眼中也能珍贵无比。许多人的确会在旅途中迷失,但这也是旅程的一部分。更何况,这还是在“别人”的土地。再说达成生存“成就”之后。面临的第二阶,“融入”。毕竟在白人社会里,华人从来都不是主流。融入在我心中是个双向问题——先到者别傲,别自持与生俱来的能力天赋,因为总有人在追;后来者别馁,别妄自菲薄地洗去身上的一切特征,将自己变得不似自己。融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化学反应一般,新的变化一直在发生。但无论走到世界哪个角落,有一件事终得知道:文化是千变万化之物,生命却是神圣之产生。右翻一页,看故事吧。东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