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价:¥74.00
作 者: | 欧阳雪梅 编 |
出版社: | 当代中国出版社 |
丛编项: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丛书 |
标 签: | 暂缺 |
ISBN: | 9787515409665 | 出版时间: | 2019-09-01 | 包装: | 平装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464 | 字数: |
目 录
\n绪 言 1
\n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史的研究对象 1
\n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建设的主要特征 4
\n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史的研究方法与历史分期 17
\n\n
第一章 社会主义文化的奠基(1949—1956) 21
\n第一节 改造旧文化,建设新文化 22
\n一、确立为人民大众的文化方针 22
\n二、文化管理体制的建立 24
\n三、戏曲改革 27
\n四、新闻出版广播业的建设 29
\n五、文字改革 32
\n第二节 教育科技的革故鼎新 35
\n一、教育制度和学校课程改革 35
\n二、调整高等院校院系和布局 38
\n三、组建新的科研机构 40
\n四、哲学社会科学奠基起步 43
\n五、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的制定 46
\n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确立 49
\n一、马克思主义经典和毛泽东著作的出版 49
\n二、普及马克思主义知识 50
\n三、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 52
\n四、思想文化领域对唯心主义的批判 54
\n五、知识分子问题会议的召开 58
\n第四节 新文化建设初见成效 60
\n一、文化事业的成就 60
\n二、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建立 63
\n三、发展少数民族文化 65
\n四、“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69
\n五、对外文化交流 71
\n\n
第二章 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良好开端与曲折发展(1956—1966) 75
\n第一节 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良好开端 75
\n一、提出科学文化现代化目标 76
\n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及贯彻 78
\n三、“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思想的形成 82
\n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繁荣局面 84
\n第二节 思想文化探索中的失误及调整 86
\n一、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对文化领域的影响 86
\n二、文化领域的“大跃进” 89
\n三、文化政策的调整 92
\n四、为知识分子“脱帽加冕” 99
\n第三节 培育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102
\n一、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102
\n二、领导人的读书活动与干部轮训 104
\n三、学习雷锋和焦裕禄等先进人物 107
\n四、全国学习解放军、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 108
\n第四节 意识形态领域的过火批判 112
\n一、对文艺界、文艺作品的错误批判 113
\n二、毛泽东的“两个批示”与文艺界整风 114
\n三、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过火批判 118
\n第五节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化成就 121
\n一、教育改革的探索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121
\n二、科学技术事业的快速进步 125
\n三、文艺创作成果丰硕 127
\n四、新闻出版事业成就显著 130
\n五、文物保护工作取得进展 132
\n六、体育事业的突破 135
\n\n
第三章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遭遇严重挫折(1966—1976) 138
\n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文艺界首当其冲 138
\n一、批《海瑞罢官》:“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索 139
\n二、“二月提纲”的拟定和被批判 141
\n三、《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及其影响 143
\n第二节 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严重挫折 146
\n一、“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的系统化 146
\n二、文艺百花凋零 148
\n三、教育遭受重创 152
\n四、新闻出版事业之殇 155
\n五、影射史学的恶性发展 156
\n六、知识分子遭受冲击和迫害 158
\n第三节 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艰难发展 161
\n一、周恩来领导纠正“左”倾文化政策 161
\n二、邓小平主持文化政策的调整 166
\n三、科技领域在逆境中有所突破 170
\n四、文物保护的努力与考古发掘的重大发现 173
\n五、对外文化交流的特殊使命 175
\n六、“文革”时期的文化“新景观” 177
\n\n
第四章 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时期(1976—1992) 182
\n第一节 文化领域全面拨乱反正 183
\n一、文艺领域的反思与“二为”方向的提出 183
\n二、教育事业的整顿和恢复高考 188
\n三、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 191
\n四、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194
\n第二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提出与实施 198
\n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提出 198
\n二、加强对思想文化领域的引导 201
\n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践行 208
\n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制定 210
\n第三节 20世纪80年代的文化热 213
\n一、文化热现象 213
\n二、文化热中的西学热 216
\n三、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再认识 219
\n第四节 文化艺术的恢复和发展 222
\n一、文坛艺苑空前活跃 223
\n二、流行文化的回归 227
\n三、文化体制改革的探索 230
\n四、文化市场应运而生 233
\n五、对外文化交流步入新阶段 235
\n第五节 教育科技出版体育的振兴 237
\n一、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展开 237
\n二、科技发展与体制改革 242
\n三、出版传媒的发展与变革 244
\n四、竞技体育的跨越式发展 250
\n\n
第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跨世纪发展(1992—2002) 253
\n第一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新进展 254
\n一、精神文明重在建设 254
\n二、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新实践 259
\n三、加强道德建设,以德治国 262
\n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的形成及实践 264
\n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提出 264
\n二、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269
\n三、加快哲学社会科学发展 272
\n四、文化体制改革的突破 275
\n第三节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280
\n一、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281
\n二、建设国家创新体系 284
\n三、教育改革的新发展 291
\n四、确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思想 299
\n第四节 文化发展的成就 301
\n一、文化基础设施极大改善 302
\n二、文学艺术多元共生 304
\n三、文化产业崭露头角 306
\n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成绩显著 307
\n五、体育大国地位确立 309
\n第五节 内地与港澳台文化交流合作及中国对外文化交流 310
\n一、内地与港澳文化合作 310
\n二、大陆与台湾的文化交流 312
\n三、全方位对外文化交流 316
\n\n
第六章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2002—2012) 319
\n第一节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320
\n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阐发 320
\n二、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建设 324
\n三、凝聚精神和道德的力量 328
\n第二节 文化改革与发展的新阶段 332
\n一、加强文化发展与改革的顶层设计 332
\n二、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推进 335
\n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338
\n四、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341
\n第三节 传媒业的壮大和文学艺术的繁荣 345
\n一、新闻出版业的大发展 346
\n二、广播影视业的转型升级 350
\n三、文艺创作丰富多样 354
\n第四节 科教体育事业的创新发展 359
\n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359
\n二、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 364
\n三、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全面发展 368
\n第五节 弘扬中华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 371
\n一、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371
\n二、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 378
\n\n
第七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2012—2019) 383
\n第一节?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文化理论的创新发展 383
\n一、新时代文化建设发展的新理念 384
\n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规划 389
\n第二节?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392
\n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92
\n二、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396
\n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404
\n四、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410
\n第三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417
\n一、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417
\n二、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419
\n三、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422
\n四、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 426
\n第四节?建设世界科技教育体育强国 429
\n一、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走科技强国之路 429
\n二、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435
\n三、加快建设体育强国 440
\n第五节?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443
\n一、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444
\n二、扩大中外文化交流合作 448
\n三、促进对外文化贸易 451
\n\n
结 语 455
\n\n
主要参考文献 459
\n\n
后 记 463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