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性原则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域转换》深入探究在现实性原则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实现的两大视域转换。众所周知,马克思哲学是基于现实的关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哲学。在一定意义上,马克思哲学指出历史发展的双重动力是基于阶级斗争的革命与基于生产力进步的发展。当马克思哲学转变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意识形态化的无产阶级认识和改变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之时,“革命与发展”两大视域必然潜在于体系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唯物主义哲学,一贯秉承从客观历史现实出发的“现实性原则”。这就决定了其认识和观察社会历史的理论视域必然受“现实”所规定,并随着现实的发展而改变自己的思想形式,即随着现实社会历史的时代主题的变迁而改变自己的存在样式。革命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维模式和理论表征,是适应革命斗争的实际需要而形成的,反映了实际革命斗争的客观要求,在革命战争年代是合理的、必要的、正确的,但是,随着国内大规模急风暴雨式的革命斗争基本结束、世界时代主题由“战争与革命”向“和平与发展”的历史转变,马克思主义哲学必然要转换自己的理论视域——从强调对抗、斗争、批判、否定的两极对立的革命视域,转向和平与发展背景下的合理批判、兼容并蓄、互利共生、开放多样的发展视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转换,就意识形态而言,不仅开辟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而且开辟了社会主义的新境界,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学术研究而言,不仅实现了马克思哲学立场的历史回归,而且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时代化的自我确证,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观察分析现实世界和全球发展的重大问题的新视域。就实践而言,则促成了中国的和平崛起,推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