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地区发展报告(2016-2017)/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系列发展报告》力图既形成对中东地区和主要国家年度形势发展、中国中东外交的分析与评估,又聚焦中东研究的重点议题和领域,深化对中东形势和中国中东外交的研究。《中东地区发展报告(2016-2017)/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系列发展报告》通过分析形成了对2016年度中东地区形势和中国中东外交的基本评估。2016年的中东形势继续延续了中东变局以来转型与动荡相互交织的基本特征。一方面,中东地区动荡在继续加深、扩散和外溢,并突出表现为沙特与伊朗断交危机、美俄大国博弈加深、土耳其未遂政变、“伊斯兰国”在欧洲和中东发动多起大规模恐怖袭击、打击“伊斯兰国”的反恐斗争艰难、政治解决叙利亚问题陷入僵持、库尔德问题升温、油价持续低迷、中东国家转型艰难等危机事态。另一方面,经历长期动荡的中东也出现了乱中求治的一线生机,从地区层面看,尽管域内外大国的博弈在不断加深,但政治解决叙利亚危机等地区热点问题、共同应对恐怖主义和难民危机、加强打击“伊斯兰国”国际合作的共识有所增强。2016年的中国中东外交取得了重要成就。《中国对阿拉伯国家政策文件》的发布,***成功访问沙特、埃及、伊朗三个中东地区大国,第七届“中阿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顺利召开,中国与中东国家共建“一带一路”,都极大地推动了中国与中东国家关系的发展。《中东地区发展报告(2016-2017)/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系列发展报告》对中东主要国家的年度形势进行了研判。在总体上,中东国家主要包括三种类型:一是以埃及为代表的由乱而治的国家,其总体情况是其形势虽有所好转,但前景仍难容乐观,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初步完成了维持国家稳定的任务,还远未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二是以叙利亚、也门、利比亚和伊拉克为代表的持续动荡国家,目前尚处于严重动荡之中,国家重建严重受阻;三是面临转型压力的大部分其他中东国家,均在通过政治经济改革解决长期存在的各种问题,增强国家治理能力。前两种类型的国家在2016年仍处于转型与动荡相互交织的胶着状态,并无新的突破;面临转型压力的国家则有两点值得注意的现象,即海湾阿拉伯国家正在积极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转型,而土耳其未遂政变的发生则暴露了其面临的深刻压力。但从整个地区层面来看,人心思定、避乱求治、寻求发展正在成为地区国家和人民的共同诉求。专题报告“中东极端主义与恐怖主义”围绕“伊斯兰国”的极端主义意识形态、“基地”组织和“伊斯兰国”的意识形态和领导权斗争、叙利亚内战中的外籍武装人员、伊斯兰马格里布基地组织的发展、也门极端组织的发展及其影响等专题进行了研究,力图深化对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意识形态、组织结构、分支机构、地区影响的全面认识。专题报告“中国参与中东地区治理”,通过研究中国参与中东核问题(伊核)治理、经济治理、毒品治理、难民问题治理、卫生治理的理念与实践,揭示了中国在中东地区经济治理、安全治理、社会治理等领域发挥的重要建设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