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学刍论》的研究源于作者高圣兵著的对于翻译史,特别是对于翻译研究模式与方法的演变的观察和思考。《译学刍论》对西方翻译理论的历史进行了整体审视和梳理,发现、发掘翻译理论兴起、形成、发展与演变的脉络,重点在于探索理论兴起和发展的社会文化基础,主要包括社会语境和学术语境。《译学刍论》分为上篇、中篇和下篇,上篇为传统译论及其社会文化,中篇为现当代社会文化及其译论流派,下篇为译论的总体趋势与新发展。本研究旨在对西方翻译思想进行考源,对文化语境、翻译实践和学术基础进行系统整理与研究。通过“语境化”分析,慎思和明辨,理解理论适用性和局限性,避免对西方译论失之盲从,死搬硬套,牵强附会;加深对理论内涵和方法的理解,为学术创新提供保障。最终目标是构建翻译思想“发生学”。对不同流派的目的、对象、方法、范式、观点、文化背景及学术渊源,不仅从内在理路看思想变迁,也系统研究思想史的社会根源和本土背景,丰富思想史研究内涵,构建更完整的研究体系。另外,《译学刍论》研究的重点在于把焦点转向理论生成的社会文化语境,因此,翻译理论流派划分的严谨性和分析的全面性等并非目前研究阶段着重努力的方面,也未对翻译研究新发展进行全面介绍,对“翻译理论”和“翻译思想’’也未做明确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