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文化地域文化重庆文化研究 己亥秋

重庆文化研究 己亥秋

重庆文化研究 己亥秋

定 价:¥35.00

作 者: 重庆市文化研究院 编
出版社: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62199823 出版时间: 2019-11-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149 字数:  

内容简介

  2018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这一要求,既是对重庆的,也是对全国的。一年多来,重庆人民按照这一方向,勤奋工作,不懈努力,大踏步走在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道路上。讨论“文化与高品质生活”,既是对这一问题的深入交流,也是为了更好地寻找重庆文化发展的新办法,以期加快提升人民高品质生活的步伐。严格来讲,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对人的作用将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在缺少物质生活的时代,很难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当然更谈不上高品质的精神生活。但是,一旦社会发展到一个高级阶段,即进入已经具备了丰富物质生活的时代,建立高品质精神生活便有了充分的条件。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这样一个时代,已经具备了为人民提供高品质精神生活的物质条件。所以,高品质生活是丰富的物质生活与丰富的精神生活的综合体现。近年来,重庆人民的物质生活从总体上讲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住得比较好、穿得比较靓、吃得比较丰富、手里的钱比较宽裕,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学有所教,交通方便、信息畅达,市场物资充裕、公共保障和服务优良,一个充满生机活力、和谐幸福的现代社会让人们享受到社会主义制度所带来的丰富的物质文化。与此同时,丰富的精神生活也充实着人们的生活空间。良好的社会环境、优良的社会服务、丰富的文化和旅游产品给人民提供了精神享受。特别是从旅游文化的角度来讲,发达的旅游文化产业所带来的丰富多元的旅游文化产品,如主题多样的旅游景区、游乐项目、休闲平台等,让人们能够释放各种精神压力。人们在学习和休闲娱乐中享受着旅游文化行业所提供的丰富产品。这是文化对高品质生活的贡献,也是提升高品质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是的,文化是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人类产生以来,文化就随着人类精神生活的发展而发展,所以,文化对人的精神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文化对人类的精神作用越大,人类精神生活的品质就会越高。探索文化如何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是我们的时代责任和使命。笔者认为可以从这样几种途径进行思考。一是文化产品必须着力于提升精神生活品质。一般来讲,文化产品都具有双重性,即积极性和消极性。我们所需要的文化产品当然必须是具有积极性的,而且是“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而现在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抛弃世俗的眼光,抛弃个人的利益,站在提升人民精神生活品质的高度,努力去攀登高峰,提供优秀的文化产品。二是必须着力于推动人类社会发展。文化是世界的,是人类所共有的,是长远的,我们所提供的文化产品,不能就事论事,不能只参照当下的中国,而要站在世界的高度、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高度,利用一切已有的、未知的文化资源,调动一切艺术家、科学家、企业家等的积极性,创作或生产出具有深刻思想性、丰富艺术表达力,促进人民健康生活的文化产品。三是必须着力于促进多层面群体接受。文化产品本来就是多层面、多元化的,在生产各种文化产品的过程中,在引导文化消费的措施中,在服务人民群众的态度中,一定要尊重文化规律,一定要尊重人民权利,一定要着眼于文化效应,做到不强迫、不武断、不粗暴。四是必须着力于文化产品的丰富多元性。我们要放宽眼界、聚焦未来,着眼人民对文化的需求,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充分发挥人民的聪明才智,创造更加丰富的文化产品,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能融入先进文化之中。五是必须立足当前。任何人都有自己的根,任何文化都有自己的源头。提升中国人民的高品质精神生活,首先是要认识中华民族的伟大,要扎根于优秀的中华文化之中,这个原则一点也不能含糊,一点也不能偏移。所以,我们必须进一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将其推广开来,让当今的中国人民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在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过程中,提升我们的精神生活水平。作为重庆地区的文化艺术工作者,在着眼大局的情况下,更有责任和义务把我们自己的地方文化整理出来,传播开来,教育和影响重庆人民。

作者简介

暂缺《重庆文化研究 己亥秋》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政策研究
艺术活动于普通人的精神功能 沈华清
文化是高品质生活的不懈追求 刘丰果
提升文化生活品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 侯路
“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背景下的城市人文品质研究文献综述 陶宇
学术争鸣
重庆文旅融合发展全球金点子大赛部分优秀作品选编
文化前沿
重庆舞台艺术70年巡礼
基础科研
以心解史仿若亲临——心理史学视野下的名人故居纪念馆与历史名人研究 汤怡
简论现代戏曲舞台妆发的演变及革新——以川剧旦角为例 苏俊萍
古镇多元文化初探——以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西沱古镇为例 童中安
论后戏剧时代黄梅戏的发展方向 吴海肖
浅析渝北十景诗与地景的流变 梁懿
巴渝文化
木洞情歌歌词特色探析 戚万凯
金碧流香乃心香 姜孝德
人物风采
汗水化作甘泉孕育艺术的花朵——记述歌剧演员吴笑平的“绿叶”精神 侯路
文化记忆
往事如潮 水雷平
灿若星汉独树一帜——重庆川剧70年发展记事 陈朝正
70年看戏杂忆 曾祥明
任白戈的川剧情 夏庭光
时代农民画农民画时代 李毅力
艺文空间
艺苑
谭博后,也是入学的探者——简评《致母亲:一个协和医生的故事》陈鱼乐
那个字没有力量大喊出来——读张儒学长篇小说《北漂爱情》陈与
雨水浇不散的乡愁 余熠
亭台楼阁的诗文意境 李正权
渝雨夜访李商隐 周孝文、周睿

本目录推荐